返回

2024-10-29

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作者:据《长春日报》 时间:2024-10-29 阅读:419


 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 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臧 超  刁一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这为我们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明确了方向。新征程上,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既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关键一环,又是确保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应然之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春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绿色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取得一系列喜人成绩。例如,加快建设中韩示范区氢能装备制造基地、九台现代农业智慧装备制造项目、农安“新能源+增量配电网”示范园区等。
2024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之际,长春市要抢抓发展机遇,围绕“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能源主赛道蓄力发力,统筹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能源开发与节约利用这三个重要关系,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长春提供强大动力和安全保障,助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
 
统筹处理好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就是要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发展新能源不能一哄而上、泡沫化,更不能忽视、放弃传统能源,而要充分领会能源创新发展和能源安全底线、新能源替代和旧能源迭代、清洁能源开发和化石能源供给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多能互补的协同发展格局。
一方面,推进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长春市位于东北地理中心,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在发展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方面具有一定先天优势,在发展氢能、生物质能等方面也存在巨大潜力。要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增加新能源开发利用比重,加快推进国家电投长春氢能产业基地、“吉电南送”特高压外送通道、九台区抽水蓄能综合能源开发项目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绿色低碳清洁能源的消纳、配置和调控能力,搭建以“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为枢纽中心的能源互联网,实现电网侧“削峰填谷”。
另一方面,疏解传统能源供应链压力。据初步核算,2023年长春市能源消费总量达1943万吨标准煤,增长率超过7%。作为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城市,长春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生产能耗长期保持增长,能耗需求呈现刚性预期。要依托“无废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行动,在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中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动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低温余热供暖技术、废气废渣循环技术等资源化应用。要持续推进“三改联动”,针对新能源波动性和间歇性特点充分发挥传统能源的保供兜底作用,化解国内市场波动干扰和国际政治摩擦影响,保持容量市场可靠性及现货市场稳定性。
 
统筹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调关系
 
2024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统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能源产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极具市场敏感性,因而要求市域各级政府充分尊重市场规律,通过政策规范市场服务、运用法治保护市场行为、利用要素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驱动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市场运行。
一方面,加快转变政府的能源管理职能。要厘清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分工关系,以更大勇气实现由“加法”到“减法”的职能改革,真正将政府部门从直接干预具体事项的束缚之中解脱出来,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要依据《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不断细化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新三样”产品配套政策颗粒度,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规,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深度融合。例如,长春汽开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进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在长春落位投产,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三大件”之一的动力电池的“吉林制造”。
另一方面,加快建设规范有序的能源市场。2024年9月,《长春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围绕构建市场导向的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创新体系,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交易市场化体系。要着力推动绿色技术交易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和技术产权交易所,优化能源企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第三方评估等配套服务,不断完善能源市场设施、要素资源市场和商品服务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释放资本、土地、技术、人力以及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催化市场生态提质增效,持续激发长春“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能动性,共建共享高效规范、公平开放的要素价值体系,规避不正当竞争、行业保护或能源垄断。
 
统筹处理好能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的协助关系
 
面对新一轮能源革命,在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同时,更应反思审视能源节约利用的重要作用,在资源高效利用基础之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长春市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方面,加大能源开发技术攻关。截至2024年2月,吉林省可再生能源装机约2508万千瓦,占发电装机总量58%以上。要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汇聚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一汽研发总院等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非晶态硅膜、变桨逆变器、地水源热泵等“专精特新”前沿领域,集中攻关太阳能光伏、城市污水源热泵、生物质气化等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和国产化替代水平,改变能源粗放利用方式。要推动能源科研成果转化运用,做大做强吉林省概念验证中心、长春科技大市场以及中国(长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技术转移机构,从“政产学研金介用”全方位着手,不断降低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产品成本,探寻能源“不可能三角”最优解,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另一方面,以务实举措促进节能降碳。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长春市节约能源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在石化化工、金属冶炼、超算智算等高耗能行业开展专项督察,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更新与节能减碳设备改造,加强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以长效奖惩措施推动节约利用工作取得更大质效,并通过国际清洁能源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等宣教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遏制能源浪费。
请选择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