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颜值” 擦亮振兴底色
作者:于慧琦 时间:2025-10-16 阅读:110
提升乡村“颜值” 擦亮振兴底色
本报讯(记者 于慧琦)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以来,八屋镇聚焦薄弱环节、重点领域,持续深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颜值”大幅提升。
思想引领,凝聚整治合力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红色引擎”,以网格管理为依托,根据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整治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做到“纵横到边、覆盖全镇、责任到人、监管到位”,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通过党员志愿服务等形式,组织各村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杂物,主动参与公共区域环境整治,带动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同时,利用村级大喇叭、微信群、宣传标语等载体,广泛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和要求,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精准施策,多维度提升整治质效
全覆盖清理垃圾死角。结合河长制工作,重点对村屯道路、居民区、河道垃圾及周边农药瓶等进行集中治理。对于存量大的垃圾堆积点,出动铲车及挖掘机进行清理;对于小堆垃圾,采用人工细化清理,力争做到“全覆盖、无盲点、不留死角”。
积极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各村对通村主路、通屯主路开展路肩整形,清理路面路肩及路边沟的杂树、杂草及生活垃圾堆积物等,并运用机械平整路肩、清理堆积物,为村民营造更加洁净、优美、安全的道路环境。完成八屋村新修水泥路7公里,放牛村新修水泥路2.5公里。
强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全力推进畜禽粪污处理中心项目落地,率先完成郝家围子村粪污处理中心建设,可辐射4个村285户养殖户,每天可处理粪污5~8吨;同时推进完成第二处粪污处理中心选址,建成后每天可处理粪污10~12吨。畜禽粪污处理中心的建立,不仅减轻了村屯人居环境整治的压力,还实现了粪肥还田,让土地更加肥沃,推动了村级养殖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常态长效,建章立制巩固整治成果
为防止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出现“反弹回潮”,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定期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对工作成效显著的村进行表彰奖励。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明确村民在环境卫生、绿化管护、秩序维护等方面的责任,引导群众自觉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扩大整治覆盖范围,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整治成果,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