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5-06-05

著名经济学家——关梦觉

作者:宣 时间:2025-06-05 阅读:126


 著名经济学家——关梦觉
关梦觉(1912年——1990年),满族,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人。关梦觉曾任报纸主笔、杂志编辑、经济研究所所长、大学教授、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吉林大学教授兼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和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经济学会理事长、吉林省社联副主席、中国世界经济学会顾问、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委、民盟吉林省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1988年升任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
关梦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学问渊深,博学多才,治学态度极为严谨。关梦觉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经济学说史、经济地理、中国经济问题、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他的著译丰富,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的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关梦觉教授1912年12月出生于吉林省怀德县的一个满族家庭。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经济系。不久日寇侵华,东北沦陷,他被迫随东北大学迁往北平就学,于1933年毕业。国家多难之秋,民族危亡之际,关梦觉亲眼目睹家乡和国土沦丧,亲人和同胞惨遭涂炭,深受爱国和革命思潮的熏陶。1936年,关梦觉开始研究国际经济问题。1938年,关梦觉在武汉参与创办东北进步团体“东北救亡总会”的机关刊物——《反攻》半月刊。在这个刊物上,他发表了大量抗日救亡的文章。1938年4月,他参加了由郭沫若主持的军委政治部第三厅,撰写文章,宣传抗日。1939年5月--1941年2月,关梦觉在任重庆《时与潮》杂志编辑期间,除继续大量发表关于国际问题的文章外,还翻译了许多外国进步学者剖析日本和德国法西斯经济矛盾的文章。还翻译了苏联著名经济学家叶·瓦尔加的《两个制度》一书。1941年3月,他为了躲避特务追踪,离开重庆,奔赴洛阳,直至1943年末,任中国工业协会(简称“工合”)晋豫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在任期间,他在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不少论文和调查报告,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状况。他还兼任河南大学经济系副教授,讲授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经济问题。1943年1月,关梦觉赴西安任国民参政会经济建设策进会西北区办事处总干事。半年后被聘为陕西商业专科学校教授,讲授政治经济学、国际贸易和经济地理课程。从1944年冬起,他还兼任《秦风工商日报》联合版主笔(社论委员),每隔一天撰写一篇关于经济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社论。1944年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秘密成立后,他任宣传部副部长。1946年4月《秦风工商日报》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前,关梦觉离开西安,返回东北。当时正值内战爆发之际,他化装成商人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于同年10月进入东北解放区,到达哈尔滨。
进入解放区后,关梦觉先后任东北行政委员会社会调查所副所长、嫩江省(后改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这期间,他除了写一些调查报告和教育方面的论文外,还翻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秘闻录》并于1948年由东北新华书店出版。1950年3月,关梦觉调到沈阳任民盟东北总支部秘书长兼东北人民政府监察委员。在任期间,他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经济学方面的论文,并翻译了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伊顿的《政治经济学教程》和《英国经济问题》。1954年9月,关梦觉重返学术岗位,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改称吉林大学。下同)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讲授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和《资本论》等课程。同时,他还兼任校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1954年9月到1966年,他在《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建设》《经济研究》《红旗》杂志等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在吉林、辽宁、上海等地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有几十种之多。
1976年以后,年近古稀的关梦觉教授重新焕发了革命青春。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在《光明日报》《经济研究》(专辑)《社会科学战线》《世界经济》《红旗》等报刊上发表了有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政治经济学和世界经济方面的几十篇论文。1978年和1979年,他应邀参加了《政治经济学辞典》和《世界经济》(原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审稿、定稿工作。在此期间,他除了参与全国一些学术团体的领导工作和参加有关学术会议,不辞辛苦地去外地讲学和向有关部门提供经济政策方面的建议外,还主持接待了来自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国的经济学家。1981年3月,他以中国经济学家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杭州召开的国际世界经济讨论会。1982年,他主编了《政治经济学疑难问题探讨》(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3年他又完成了新著《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由知识出版社出版)。1985年10月,他赴日本作了短期考察和学术交流。1986年3月他还完成了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一书,这本长达50余万字的专著,对近年来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作了富有针对性的探讨,许多观点卓有见地。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上,关梦觉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研究对象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范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1986年出版)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反对把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坚持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在这一点上不能作任何其他解释。他认为,虽然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直接研究生产力,却要紧密联系生产力,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这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中的辩证法。他还形象地比喻说,如果政治经济学既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生产力,犹如同时追逐两只兔子,结果哪一只也追不上。他认为,如果政治经济学把研究生产力放在首位,等于取消了这门基础理论科学。他指出,把生产力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几十年前的旧观点在80年代的复活,是一种倒退。
关于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问题,关梦觉很早就提出了正确的观点。早在党的八大召开以前,他在《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新建设》1956年第7期)一文中,就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独创性研究,明确提出了高级社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先进的,而生产力却相对落后的观点。在当时全国合作化的高潮中,这一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理所当然地在学术界引起了特别的关注。后来,党的“八大”政治报告决议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八大”精神鼓舞下,关梦觉进一步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他在《论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吉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一书中明确指出,鉴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的主要任务也必然相应地由“解放生产力”转变为“发展生产力”。在当时,独立地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在以后的20多年中,关梦觉一贯地拥护和维护“八大”路线,表现出理论上的坚定性。直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重新肯定了“八大”决议以后,关梦觉又在《吉林日报》发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拨乱反正与继往开来》一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请选择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