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11-12

念好“养牛经”过上“牛”日子

作者:于昕玉 时间:2024-11-12 阅读:133


 念好“养牛经”过上“牛”日子
——记永发乡昌龙村“牛人”朱明明
本报记者 于昕玉



走进永发乡昌龙村朱明明的养殖场,一排排整齐的牛棚映入眼帘,一头头母牛正在懒洋洋地休憩中,而旁边的“牛倌”朱明明却忙个不停:提桶倒水、添加草料、清理粪便……一大早,这位“牛人”就开始忙碌起来。
从喂牛到整理牛棚,他就这样一边养牛一边摸索着经验,从零基础到饲料配比、草料储存、肉牛繁殖等,他认真学习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养殖场也从最初的几头牛,发展到现在的80多头,他也成为十里八村响当当的致富带头人。
在养牛之前,朱明明靠打零工生活,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8年,朱明明谋划新出路,开始养牛。为了掌握养牛技术,他从头学起,没事就向专业人员请教养牛“秘籍”,也在网上“取经”,听说哪里有专业人员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他都必到,虚心请教,不断改进养殖方法。几年下来,他掌握了常见病预防、饲料最佳配比等养牛知识,甚至给牛防疫、接生等技术活也不在话下。他成了真正的养牛高手。
“养牛是精细活,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朱明明介绍,“我每天五点多就得起床伺候它们,白天喂料,晚上清理牛棚、做防疫。最难熬的是母牛下犊的晚上,得整夜守在牛棚,生怕有什么闪失。”一头成熟的母牛一年繁殖一次,朱明明的养殖场现在存栏母牛80多头,每年能产80头左右的小牛犊。
他表示,未来要发展绿色高效养殖,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养殖户增产。
请选择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