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话丰收
作者:于昕玉 时间:2024-10-31 阅读:155
种粮大户话丰收
本报记者 于昕玉

秋意浓,庆丰收,又是一年好“丰”景。大岭镇大岭村种粮大户李桂侠家连片的玉米地里,整齐挺拔的玉米植株上一穗穗玉米颗粒饱满。随着大型收割机缓缓驶过,一排排玉米被“吞”入收割机中,一次性完成摘穗、剥皮,一根根金黄的玉米棒倾泻而下,运输车满载而归。
机械化收割的高效作业,让原本繁重的秋收工作变得轻松快捷。李桂侠喜悦的笑脸与金黄的玉米相互映衬: “今年15公顷玉米采用免耕种植模式,预计每公顷产量达到1.2万公斤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年。”
说起种植经验,李桂侠娓娓道来:“整个一年的玉米生产都是机械作业”。“种地我采用免耕技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地尽量不翻耕,留下秸秆残茬覆盖田面,减少浇水、犁地、整地等环节。玉米免耕播种不用使用地膜,还能避免薄膜污染,减少土地翻耕带来的墒情损失,提高亩产。”
李桂侠还采用立体储粮方式保证玉米冬储质量:“以前的粮食收回来都堆在院子里,就怕下雨下雪,还得看着院子里的老鼠,现在放在玉米楼子里,就不用担心了。”
李桂侠所说的玉米楼子,学名叫科学储粮仓:“这种储粮仓一般宽2米,高3米,离地面20厘米,有良好的通风效果,有利于存放玉米。”装满玉米的运输车和倒粮机完美配合,玉米飞快地码进了玉米楼子。
李桂侠说:“现代化农机的普及应用不仅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成为增产增收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