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作者:(据《吉林日报》) 时间:2024-07-23 阅读:126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刘慧 吴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21日发布。决定就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行一系列部署,作出制定金融法、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等安排。
“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强化上市公司监管和退市制度”“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完善上市公司分红激励约束机制”……决定围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提出系列举措。
“从投资端和融资端入手,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制约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说。
决定还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健全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
此外,在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方面,决定明确,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强化监管责任和问责制度,加强中央和地方监管协同。建设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统一金融市场登记托管、结算清算规则制度,建立风险早期纠正硬约束制度,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机制,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防火墙”。
曾刚表示,金融领域改革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申铖)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当前,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如何推进备受关注。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从健全预算制度、健全税收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明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此次部署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部署一脉相承,并瞄准建立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财政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说,决定的部署体现了系统改革的要求,将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围绕健全预算制度,决定提出“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等。
围绕优化税制结构,决定提出“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等,着力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
完善央地财政关系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决定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明确“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等一系列改革举措。
“聚焦央地财政关系,此次改革在强调中央事权责任和中央支出责任的同时,注重推动地方财政收入规范和地方财源建设,促进中央事权的实现更加规范,促进地方更好聚焦地方治理。”杨志勇说。
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
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记者刘硕 齐琪)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要求,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
决定提出,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执法司法是法治实施的主渠道,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黄文艺表示,决定强调对“各环节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监督,在实践中,就是要加强执法司法机关之间的互相制约监督、检察机关对执法司法的法律监督、对执法司法的社会监督,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行工作,关系“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决定提出,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强化当事人、检察机关和社会公众对执行活动的全程监督。
“人民群众作为执行活动的当事人、见证者,拥有和掌握执行活动的第一手信息,能够弥补专门机关力量不足、线索信息稀缺的问题。”黄文艺说。
在加强人权执法司法保障方面,决定要求“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同时提出“依法查处利用职权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决定提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解志勇说:“决定提出的改革举措,有利于促进基层行政执法能力提升,系统推进、上下联动、互相衔接,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
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
新华社北京7月21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21日发布,其中提出一系列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改革举措,包括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等。
人口管理是社会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决定提出,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伍先江认为,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涵盖人口登记管理、人口信息管理、人口服务管理等制度。从国家层面统筹人口管理制度,将更好保障公民合法权利、便利公民社会生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为社会治理、国家安全提供基础性支撑。
决定明确,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中央社会工作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在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和志愿服务体系建设上改革创新,会同有关方面完善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保障制度,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完善支持保障措施,加强品牌建设,增加优质供给,让更多人有渠道、有载体、常态化参与进来。
决定提出,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刘泽军认为,市域社会治理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需要具体、有力的措施作为抓手,通过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把重点事项清单落到实处、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真正让百姓拥有改革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