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06-06

又是一年端午节

作者:许密 时间:2024-06-06 阅读:161


又是一年端午节
 
◇许密

晚饭后,徜徉在绿荫如盖的路上,暖风习习中,心情格外舒畅。突然发现粽叶、马莲草已经摆上了街市,它们似乎在告诉人们——端午节就要到了。
是啊,又是一年端午节,母亲包粽子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每到端午,母亲都会亲手包好多粽子,红枣的、蜜豆的、蛋黄的,只要是我喜欢的,母亲都会包一些给我,放进冰箱保存很久,吃上很久。
端午节之前,母亲会首先将粽叶和粽线准备好。我们这里的粽叶都是从超市买来的那种晒干了的苇叶。至于粽线,用得最多的应该是马莲草了。这种草既经济又实惠,而且韧性很强,还暗溢着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早上,母亲便将粽叶和马莲草泡进盛水的盆里。糯米也要用冷水泡上。母亲说,粽叶泡软了才好用,才有清香味儿。米呢,泡得膨胀起来再包,免得煮熟的粽子涨破粽叶,影响了形象和味道。看来,每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这也是很有学问的事情,毕竟已流传了千年,传统不可辜负。
其次就是包粽子了。
母亲把泡好的糯米和粽叶、马莲草取出来沥去水分,备用。
之后母亲熟练地把宽厚的粽叶一叶压一叶的摩挲平整。然后取一片粽叶用手捏住,另一只手将粽叶向里翻转折成一个锥形。左手拿好,右手抓一点糯米铺在里面,接着放一颗大枣进去,再从盆里抓把米放进去,接下来放你想放的任何馅料。不过我喜欢吃单一的馅,枣就是枣,蜜豆就是蜜豆,蛋黄就是蛋黄,这也许和我简单的性格有关吧!馅放好了,米放饱了,接着再加上一两张粽叶裹住,缠上马莲草绑紧就可以了。绑线系扣可是个技术活,我总是弄不好,扣儿总是开。一向做事严谨的母亲要一个一个地检查,系牢。她可不希望一锅漂亮的粽子里面有一只或者几只破了的,从而影响了粽子的口感。
粽子一般都是四只角的。在我的记忆里,母亲除了会包普通的四角粽外,每次还会包几个三角粽。三角粽的个头小巧,几乎只有半个拳头那么大。虽然和四角粽的原料都是一样的,可吃起来的感觉却似乎有很大的区别。我尤其喜欢咬那几个角,一口咬下去,粽子根本碰不到嘴唇,那香味就直接进到口中,一路温暖一路香甜最后扎根心底了。我感觉三角粽除了好吃还很可爱,它像极了一枚剔透的艺术品。或许正因为如此,从小到大我特别喜欢吃三角粽。现在想来,这也许是一种叛逆,越是不常见的越是偏爱。三角四角,有什么区别呢?只是角多一个少一个的问题,而我偏偏固执地以为三角的更好,这不就是矫情吗!
最美妙的是煮粽子。母亲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添好水,再把早就洗好晾干的五月初一的鸡蛋,还有鸭蛋和鹅蛋放在粽子上面,盖起锅盖煮起来。当热气飘袅,粽叶的清香便缭绕满室,甚至飘得满街满院,极其诱人。特别是掀开锅盖的那一瞬,甜美,香糯,碧绿,仿佛飘出的热气都是绿色的,并伴着田野的清香。还有装进盆里的三角、四角,摆在盘中的椭圆,真是美妙极了!此时语言已成为多余……
端午节的粽子真是令人赞叹!绿绿的叶,白白的米,红红的枣,包成一只只精致的粽子。开水一煮,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浓腻的黏香,还有蜜枣纯纯的甘甜,杂糅在一起是怎样的美味,又是怎样的享受啊!不禁要问,什么样的人会有如此的妙构,千百年来令人们为之沉醉呢?
    端午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能在我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是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唐代文秀有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高洁的人格、爱国的情怀以及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了千年,与历史同行,以这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乃至千秋万代。
    又是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飘香!
请选择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