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福
44年前那个暑假,我和则克自师范毕业,经组织分配,一同前往大山深处一家大型军工医院的职工子弟学校任教。次年春日,同学李旭也从柳河调至我们所在单位。我们三人同为师范同学,任教于学校不同年级中,各自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一天黄昏下班,我们三人漫步走过那座木质栈桥,抬眼便见小河北侧岸边有大片荒地,杂草丛生,无人开垦耕种。则克见状,开口提议道:“这么好的地荒着,实在可惜了,咱们仨儿种菜如何?”我和李旭听后,皆点头同意。
言出必行,我们当即前往商店,购置了铁耙、镰刀、镐头、锄头等农具。三人拿镰刀割去周边蒿草,用镐头刨走石头,精心整理出四块土地,拼成了约四亩的菜园。商议之后,我们三人给这菜园取名为“兄弟菜园”。
我们三人都出身农村,对种菜可谓驾轻就熟。连着几日早晚时分,我们从医院后勤处借来双轮车,去农场牲畜圈拉回几车有机肥,悉数运至菜园;而后手持铁耙翻松泥土,均匀铺撒有机肥,将土地平整得齐齐整整;最后用镐头刨出一道道垄沟,在这些新开的垄上,种下了黄瓜、茄子、西红柿、豆角、青椒、土豆、地瓜、白菜、萝卜等各类蔬菜。
在阳光雨露沐浴下,“兄弟菜园”里的蔬菜长势喜人,一片生机盎然。架条上,黄瓜头戴黄花、身姿或修长翠绿,或粗壮鲜嫩,鲜亮模样令人满口生津;白紫相间的豆角花悄然盛开,一串串饱满的豆角从叶片间隙中悠悠垂下;西红柿秧上挂满了果实,红的鲜艳欲滴、光泽透亮,青的则泛着绿意、透着白皙;茁壮且肆意生长的倭瓜秧爬满了四周,黄色的喇叭状花朵散发着芬芳,小枕头似的倭瓜,宛如酣睡的娃娃,静卧在蒿草之间。
清晨,我们从菜园随手摘把豆角;傍晚,又从园中轻松抱回一个南瓜,靠着园子里的收成,每日三餐都能精心烹制出丰盛的菜肴。
兄弟菜园里的茄子长得茁壮,一根根鲜嫩肥硕的紫茄子垂落满地,随风轻晃,格外诱人。特别是则克做的煎茄子,总让我和李旭馋得不行,怎么吃都吃不够。为啥则克做的煎茄子这般美味?关键是他有两手独门绝技:一是在切茄子上有门道,他先把茄子切成厚薄均匀的圆片,接着将圆片一面划成横竖交错的细纹,翻面再划,让两面都呈现网格状。我好奇问则克:“为啥要把茄子划成这样?”他笑着说:“划开的茄子更入味呀!”二是在煎茄子上有诀窍,他把茄子片放进油锅里煎,适时撒上调料,一面煎好再煎另一面。这道工序关键在于把控火候,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煎的时间不能太久,也不能太短。火太旺容易煎糊,时间太长茄子太老,时间太短又半生不熟不好吃。每次则克都能精准拿捏火候,煎出的茄子白嫩软滑、香气扑鼻,好吃至极。
除却日常授课、批改作业与辅导学生,我们心里最牵挂的便是那片菜园。瞧见杂草冒尖,就赶忙进园除草;碰上雨水稀缺,便提桶去给菜浇水;遇到土地板结,立刻去翻土松土;看到菜苗瘦弱,赶紧施肥滋养;发现菜叶生虫,迅速捉虫除害。
若有亲戚、朋友和同学来访,我和李旭提着菜篮走进菜园,这儿瞅瞅、那儿摸摸,不一会儿就摘满一篮新鲜蔬菜。经则克巧手烹饪,一桌美味佳肴便呈现在眼前,客人吃得赞不绝口、心满意足。
兄弟菜园蔬菜种类丰富,不仅满足我们日常食用,还常分送给学校同事,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
深秋一到,兄弟菜园便渐渐萧条。冬天,白雪铺满大地,被雪覆盖的园子想必在雪被下做着春天的美梦。我盼着它再次繁花似锦。到那时,我和则克、李旭还会相聚在兄弟菜园……
兄弟菜园承载着我青春岁月里诸多美好回忆。如今我已过“耳顺”之年,在都市生活了四十一载,每次去超市买菜,总被膨大剂、农药残留、药水浸泡等问题困扰。回不去的旧时光啊,我多么怀念在“三线军工”的那段日子!脑海中不时浮现夏日里“兄弟菜园”的繁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