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18期
 
手机看报
抗战名将马占山
新闻作者:据《岭城记忆》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名将马占山

 

 

 

 

 

  马占山,字秀芳,1885年出生于怀德县玻璃城子。1911年投清军当兵。“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该省副司令。1931年11月4日,日本在侵略辽宁、吉林得手之后即逼近黑龙江省,形势非常危急,马占山受命代理省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奋起领导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马占山出身贫苦,从小就给地主家放马。1903年,因放牧时丢失了地主的一匹马,被迫逃亡在外,啸聚山林。他好骑善射,娴于枪法,不久被官署收编,委为哨官。

  1911年,马占山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任该部四营中哨哨长。1913年,吴部改为中央骑战第二旅,马占山任三团二连连长。1918年,因其剿匪有功升任营长。1920年,又随吴俊升赴黑龙江省,升任骑兵团长。1925年升任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1928年被任命为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同年冬改任黑龙江骑兵总指挥。1930年lO月任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

  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当众宣布:“倘有侵犯我疆土,及扰乱我治安者,不惜以全力除之,以履我保卫地方之责”。他亲自视察防地,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准备抵御敌人的袭击。此时,以劣绅赵仲仁为代表的亲日派企图劝马占山向日军投降,马占山坚决拒绝,并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

  11月4日晨,在7架飞机掩护下,1 300余名日军以保护修桥为名,直趋江桥(嫩江铁桥)中国军队驻地大兴站,驱赶中方修桥人员,迫令守军后撤,并强行抓走中方哨兵3名。中午,又悍然向中国军阵地发起猛攻。马占山当即下令抵抗,全体将士英勇战斗,同敌血战三天两夜,击退了日寇多次进犯。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国军队不顾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马占山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导江桥抗战。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援马抗日团”,参加抗日队伍。

  1933年3月末,马占山利用国联调查团欲到东北的时机,一面调查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一面秘密布置军事行动。4月1日,他带领亲随200余人离开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再举抗日旗帜。他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

  1933年6月,马占山回国寓居天津英租界,同东北爱国人士杜重远、阎宝航、栗又文等人交往甚密。1936年12月赴西安,积极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并在张、杨提出的“八项主张”上联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挺进军司令,兼管东北四省招抚事宜。他亲自率领部队,在绥远一带与日军浴血奋战。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抵制国民党的反共磨擦活动,坚持同共产党人合作抗日。他接受中国共产党东北特委派遣的一批共产党员和东北大学学生参加挺进军。共产党员邹鹏任挺进军司令部中校军械官,栗又文任上校秘书主任。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马占山粉碎了国民党特务刘广英等制造的反共磨擦活动。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蒋介石集团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设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辕,马占山被任为委员,随后又委任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松北挺进军司令,企图利用他的名义招纳土匪,扰乱东北解放区,但马占山未去就职,长期避居北平。

  1948年底,马占山响应共产党号召,参与和平解放北平的活动。中共北平地下党通过马占山邀请邓宝珊去北平,劝告傅作义放下武器,接受和平解放的建议。1949年1月上旬,马、邓、傅3人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响应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宣布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马占山寓居北京。1950年11月29日因病去世,终年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