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18期
 
手机看报
于凤至家乡办学
新闻作者:据 《岭城记忆》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于凤至家乡办学




公主岭市凤至小学,始名第二新民小学,为少帅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倡导,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拨款所建。公主岭市档案馆仍珍藏着由少帅张学良签名,令怀德县县长李宴春对新建校舍“派员验收”及奉天成记公司与怀德县公署签订的建校施工合同等珍贵档案,详细地记载了于凤至为家乡办学的历史。
于凤至, 字翔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初八日生,怀德县大泉眼村人,奉天(沈阳市)女子师范学校肄业,民国五年(1916年),同少帅张学良结婚。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于凤至回大泉眼省亲,看到家乡没有学校,便对乡亲们说:“没有文化的孩子,就不能很好地报效国家。国家要强盛,必须培养有文化的青年一代。”遂动员父母,投资办学。在于凤至的劝导下,其父郑家屯商会会长于文斗捐地两垧,作为学校宅基地。她回到奉天大帅府同张学良商量决定,以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名义,拨款建校,校址设在于家大院西侧,同于家大院只隔一排大杨树。建成的校舍为“工”字形砖瓦房,分为南北两栋,南栋长100米,宽30米,分设校长室、教研室、一至四年级教室、音乐教室、乒乓球室、风雨操场、卖店等;北栋长100米,宽30米,设仓库、食堂、工友室、教师宿舍等附属设施。第一年招收学生100余人,其中多数为平民子弟。办学经费由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通过公主岭官银分号直接提供,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其他学校的任教者。学校管理严格,教学质量较高,远近闻名,求学者蜂拥而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第二新民小学更名为怀德县第十六小学。解放后,更名为第十一区(朝阳坡)大泉眼村小学。
于凤至富贵不忘百姓,出资为家乡办学,受到家乡父老乡亲的交口称颂。为缅怀于凤至为家乡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1996年7月22日,公主岭市政府决定,同意教育部门呈请,将“大泉眼小学”更名为“凤至小学”。同年8月26日,举行命名典礼仪式。当年吉林省著名爱国将领肖振嬴上将之子、于凤至女士的义子、美藉华人肖朝智先生,作为美国南加州中国东北同乡会主席,在回国访问期间参加了仪式,并为凤至小学揭牌。
至此,凤至小学全校师生还有个未了心愿,就是想通过肖朝智先生,争取到旅居美国的张学良将军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并为此写了一封致张将军的信。信是这样写的:
张将军钧鉴:
近年消息多见诸报端,欣悉将军精神矍铄,体魄康健,乡人无不喜形于色。
追怀既往,将军乃抗战功勋,国人钦敬。值此,顿生暮云春树之感,企望将军光临故里。
祖国大陆日新月异,公主岭(怀德县)亦突飞猛进,此多赖教育之发展。
公主岭,于凤至女士之故乡。20年代,女士与将军曾捐资于兹创办新民小学校,开家乡平民教育之先河。抚今忆昔,家乡民众不胜缅怀女士之懿德。遂决议将女士所创办大泉眼小学校命名为公主岭市凤至小学校,以报女士之恩。仪式已行。
故敬请将军不吝赐墨,为我校题写校名:公主岭市凤至小学校。
此致
 敬礼
                 公主岭市凤至小学全体师生
                            1996年8月26日
肖朝智先生表示,回美国后一定如实向张将军汇报桑梓钦敬之情,并转呈书函。肖先生回美国后,辗转奔波,终于见到了已逾90高龄的张学良。将军排除种种干扰,写下了“凤至小学”4个刚劲有力的大字。题字历经千山万水,最终电至公主岭。1996年12月31日,在隆重的仪式中,凤至小学换上了由张学良将军手书的书刻校牌,校园内一片欢腾。学子们纷纷表示,绝不辜负前辈厚望,一定学好知识,报效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