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12-26

为霞尚满天

作者:◆ 程振洋 于立 辛明利 时间:2024-12-26 阅读:435


 为霞尚满天
◆ 程振洋  于立  辛明利 

“十间书屋”位于长郑公路十屋镇街道中心位置南侧。说是“十间书屋”,其实是由一百余平方米临街门市房改建而成。书屋的主人岳坤,是十屋镇原党委副书记,现任镇离退休党支部书记、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取名“十间书屋”,我想可能缘于“一间书屋虽小,但足以容纳古今中外,文史哲、法理科。”走进书屋大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乃人自安”的感觉。

我们几位文友到来时,岳坤已沏好香茗,我一边品茗,一边打量书屋。窗明几净桌椅,四周书柜书架摆放着整齐的图书。环视后我与岳坤聊了起来,他介绍说,书屋自2015年对外开放,现有藏书4500多本(册),包括文学、历史典籍、科普读物、普法资料、伦理道德、国防教育等各类书籍。这些书籍除他自己多年购买读过的藏书,还有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部局、市关工委、市档案馆、十屋镇文化站和社会各界友人捐赠的。

问起缘何办起这间供全民免费阅读的书屋,岳坤说,退休后被组织安排为镇离退休党支部书记、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15年镇关工委与镇中小学座谈时,对于如何培养中小学生阅读兴趣、推动全民阅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从小培养正确的“三观”、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意识、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人才,一位退休老教师说,在我们这远离城区的偏远乡镇,如果有一个可供全民阅读的场所,在关工委和学校共同领引下,让孩子们从网络游戏、网络娱乐、西方网络文化回归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是千秋伟业。主持座谈的岳坤把这句话记在本上,装在心里。晚上回家把临街出租门市改成书屋的想法与老伴商量,虽然对每年都有进项的门市改建为免费阅读书屋有万分不舍,但一直支持他工作的老伴还是同意了。当年租赁到期后,岳坤便进行改造装修,购进桌椅书柜书架,在镇党委、镇政府和各单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十月金秋开始对外开放,接待读者。

聊到读者时,岳坤告诉我,白天来书屋阅读的大多是机关单位退休人员,晚上有学生,周末寒暑假大多是学生,也有各村的农村青年和学生家长。年平均接待读者千人左右,中小学生能占百分之七十,街道居民和农民各占百分之十五左右。借着书屋这个载体,推动了全镇全民阅读。文化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却丰富人生美化心灵。

岳坤还告诉我,在市老干部局、市关工委的关怀指导下,十屋镇离退休党支部、十屋镇关工委以书屋为载体经常组织“五老”和青少年开展各类活动。其中包括“七一”“十一”征文朗诵;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抗日战争胜利、抗美援朝胜利读书心得征文;喜迎党的二十大老少同台颂党恩演讲;“乡村振兴,美丽十屋”书画展等。传承中华文明,赓续革命传统,争做时代新人。

岳坤是1991年市里下派的干部,干几年本应回市里工作,但几年后他爱上了十屋这片土地和淳朴的人民,留下来一直到退休。他有一双儿女,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长春,生活都较优渥。儿女本想在他退休后将他接到大城市颐养天年,但刚退休的他接到组织安排的新“任务”,便毅然留下发挥余热。

自“十间书屋”对外免费开放,岳坤每天早晨把书屋里外打扫干净。早饭后沏好茶,有读者进屋阅读,送上一杯热茶,晚上陪伴读者走后,整理好图书再休息。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持,已不知不觉度过了数载。春天他在书屋前栽种各种花卉,让花香伴着书香。还在书屋后面自家小院菜地四周栽植了樱桃、黄杏、李子、海棠、葡萄等果树,这些果子成熟时,他摘下洗净送给来阅读的孩子们吃。他说,看到书屋来读书的孩子一年比一年多,我越活越高兴。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西方不良思潮无孔不入,侵害青少年的思想,青少年多读些中华传统文化的书、红色文化的书,就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抵制不良文化侵害。

与岳坤书记挥别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大地。他站在书屋门前的长郑公路旁,初冬那一抹橙色晚霞映照在他略显单薄却又无比坚毅高大的身躯上,让人不禁想起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千古名句,一份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一份对善良美好的追求,在这个冬天给我们带来洗礼和温情,令人敬仰、久久不忘、熠熠生辉!

请选择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