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作者:曹璐 时间:2024-12-13 阅读:200
把科研成果写在大地上
张强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我省农科院水稻资源团队首席科学家。多年来,他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躬耕于农业科研沃野,专注于水稻种植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一名育种科研工作者,希望能为农民群众真正把好水稻优良品种这道关,让自己的科研成果真正造福农民。”这就是他的初心。从上大学起,张强就专注农业,希望不断提升农业科研攻坚本领,将新技术、新成果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自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张强一直从事水稻遗传育种与栽培、水稻资源创新与利用、水稻基因挖掘及功能分析研究工作。同时,他积极引导和鼓励年轻育种专业技术人才主动离开实验台,积极投身稻田之中,感受育种乐趣,培养与传承育种情感、育种精神。
看上去朴实无华的张强,身上的光环可不少。多年来,在水稻种植研发领域,张强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省级等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并获得多项殊荣。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加编写3部,制订吉林省地方标准2部;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丰收计划奖2项,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品种保障和技术支撑。
今年,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的吉林粮食品牌专场推介会上,张强作为省农科院水稻资源团队首席研究员,从吉林省环境优势、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品质优势、安全优势、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等多个方面,为大家解读了他发表的《吉林大米品质报告白皮书》,旨在扩大吉林粮食品牌影响力,紧密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推动吉林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自加入政协组织以来,张强连续被评为“优秀政协信息员”“优秀政协委员”。一年365天,他有200多天奔走在田间地头,搞研究、访农户、传技术。提案席上,张强提出了《关于公主岭市棚膜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关于加强我市防护林建设的建议》《拓宽秸秆资源利用渠道 助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条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2023年,他撰写的《推广“稻渔共生”种养新模式》作为优秀提案被选为大会发言,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我深知政协委员身份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因此,工作中我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反映社情民意。同时,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要始终致力于发挥委员作用,立足本职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中,为推动我市农业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张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