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引领 把握需求 实践为先
作者:李佳瞳 时间:2024-11-19 阅读:186
政治引领 把握需求 实践为先
法学会有效推进规范化建设
本报讯(记者 李佳瞳)夯实机制之基,共创法治之城。近年来,市法学会在设立组织机构、配备专项编制、加强经费保障、实现工作常态化基础上,扎实推进法学会建设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为建设法治政府添砖加瓦。
把握根本职责,建立政治引领机制。建立宣讲学习机制,运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载体,向干部群众广泛宣讲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建立跟进和研究学习机制,跟进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围绕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部署深化法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不断深化政治思想认识并编印《优秀论文集》。
把握重要使命,建立服务实践机制。建立首席专家工作机制,先后聘请16位法律咨询专家,紧紧围绕“四个重大”开展法律咨询服务。与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律师说法》广播节目,聘请北京君泽君(长春)律师事务所律师薛健主讲,采取以案说法方式,讲解农村土地纠纷、婚姻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知识。建立法律服务咨询机制,推进法学会法律咨询服务站入驻全市30多个基层综治中心,随时随地提供法律咨询,实现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治服务。建立5个流动法律咨询服务站,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流动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将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和村屯。建立决策咨询服务机制,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刘洋先后为环岭街道、大榆树镇出具法律咨询意见书,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互谅互让,依法解决矛盾纠纷,解决多年上访难题。
把握群众需求,建立法治宣传机制。建立活动宣讲机制,推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及时跟进学习宣传有关法治部署和法律法规,通过“六走进”大力宣传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建立节点宣讲机制,利用“民法典宣传月”和“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不断满足群众法治需求,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建立联合宣讲机制,联合市司法局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文艺展演活动,通过精彩的法治文化节目,让人民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法律熏陶,更加有效地推动法律走到百姓身边、走进百姓心里。联合市检察院、团市委、妇联、公安局、教育局开展以“法治进校园”为主题的普法活动,通过列举案例生动形象地讲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生理心理特点,围绕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如何防范性侵、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教授专业知识。聚焦法治教育合力,联合市委政法委、法院、教育局、关工委等举办多场“沉浸式”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学生通过扮演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零距离”感受了解法院审判工作,让同学们深层次感受法律的庄严以及学习法律知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