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促城 以城聚人
作者:杨孝天 时间:2024-11-12 阅读:387
以产促城 以城聚人
——长春大岭经开区以项目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双集聚扫描
本报记者 杨孝天
今年以来,长春大岭经开区围绕市委“1369”高质量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主战场引领带动作用,以产业和人口“双集聚”为主攻方向,谋划推动重点项目,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谋产业
激发县域发展潜力
新能源作为新质产业重要成果体现之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强势崛起。长春大岭经开区积极谋划华能公主岭235MW/470MWh集中式储能项目,规划建设一座235MW/470MWh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地区电力能源保障水平,壮大新兴产业,在有效解决新能源消纳、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计划于今年12月30日前开工建设,力争2025年5月底建成投运。
长春大岭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项目谋划过程中,开发区紧跟市委低碳环保发展要求,培育壮大新能源板块。依托我市丰富的风电资源,结合大岭区位交通优势,不断在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储能设施等创新产业上招大引强,为我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聚合成势,行稳致远。开发区还紧盯未来汽车新能源化、智能网联化发展趋势,聚合整车及核心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推进中青(广东)产业园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青产业园·数字智造基地项目,依托一汽红旗、丰田、解放、奥迪等整车制造产业资源,广泛吸引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入驻。目前,意向签约入驻企业9家,全面打造以电池、电机、电控(简称“三电”)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集群,促进汽车产业升级与发展。项目计划总占地70万平方米,采取“智造、智研、智创”“智联”“智享”的方式,在基地运营模式上实现五智融合。全部达产后年产值53亿元,解决就业2000人。
聚人气
培植县域经济活力
城市吸引人才、高校成就人才、人才反哺城市。长春大岭经济开发区不断谋划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推出校企合作、人才聚合、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我市产业、人口双聚集赋能创新力量。
长春大岭经开区城市片区开发(大学城)项目由大学城、民办高中以及新红旗大桥建设项目组成,分两期建设。其中大学城一期计划引进2所高校、1.8万名在校学生。剩余项目为配套项目,包括新建一所可容纳2400名在校学生的民办高中。
如何让大学城被社会认可、滚动发展形成社会效益?长春市岭盛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负责人靖岳霖自信地说:“建设大学城的优势就在于,学生毕业后不会随着人口的流失而消耗本地资源,通过引进知名教育机构,所设置的职业教育学科不仅保障了教学类别、质量,增加人口的同时形成虹吸效应,以学校建设为原点带动周边商业开发、配套设施服务、人口流动和空间演进趋势,像‘滚雪球’一样促进产业、人口双集聚,做到高效发展。当前,与我们达成入驻合作意向的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吉林工商学院美育学院、长春科技学院、吉林城市职业学院、河南张仲景医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郑州中医药大学,这7所大学的学生毕业后将推介给地方知名企业,且就业方向与公主岭率先发展的现代农业和工业相契合,持续推进地方经济‘不间断’。”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市还相继出台《公主岭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政策》《大岭经济开发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人才就业创业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公主岭市与长春市区一体化协调发展实施方案》等,助力项目落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增强城镇化发展产业支撑能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城镇空间格局,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城镇的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城乡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