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巷浓街香满地
作者:许密 时间:2024-10-24 阅读:165
淡巷浓街香满地
◇许密
北方的九月,恰如古人所言:“落尽繁红,别是一番淡雅;催开霜菊,重书三径风流。”秋风乍起,花事渐衰,曾经的淡妆浓抹已然凋零,而萧瑟之中,丛菊绽芳吐蕊,以别样的精彩演绎着金秋的盛会。
偌大的菊园,花开如海,热烈如火,“淡巷浓街香满地”,此语诚为形象之写照。千朵万朵菊花,纷至沓来,依次绽放,各自展现着独特的美丽与妖娆,为这场金秋菊花盛宴增添无尽光彩。
那白色的金丝菊含蕾吐丝,丝丝花瓣晶莹剔透,纯洁无瑕,宛如天使的羽翼;黄色的金绣球,层层叠叠的花瓣紧密相拥,一层包裹着一层,一瓣紧贴着一瓣,悉心呵护着娇弱如少女般的花蕊,花蕊怯生生地打量着这个可爱的世界,惹人怜爱;翠色欲滴的绿云,花瓣浓密,团团正抱,清新典雅,让人不禁联想到轻盈飘逸的绿波仙子,赏心悦目;鸳鸯菊美若天仙,红色与黄色的花瓣平分秋色,微微卷翘的花瓣如凤凰振翅,舞姿婀娜;还有凝重浑厚的紫色、淡然清雅的粉色、绚丽夺目的红色……五彩斑斓,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别致的菊花造型,更是创意独特,意蕴丛生。瞧,置于假山石上如高山流水般倾泻而下的黄色和紫色雏菊,精致的花朵从山顶开到山底,团团簇簇,一路奔涌,似彩色的瀑布,仿佛能听到花儿喧闹着流淌的快乐之声。其前方一汪池水,碧清透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和点点菊花。岸边嶙峋怪石,石边矮树丛生,此处俨然成为拍照的绝佳背景。人们或三两结伴,或携家带口,或情侣相拥,在此留下的皆是花一般的灿烂笑容。再看那亮眼的黄色花朵绕柱而放,盘旋蜿蜒,努力向上,直至顶端翘首蓝天,犹如巨龙腾飞,意境深远;还有群芳簇拥,一大片色彩斑斓,犹如摆开的菊花盛宴,有的体态婆娑,有的玲珑俊秀,有的熠熠生辉……此时,我忽然别出心裁地想:“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那该是怎样一番奇妙景象?
漫步在淡巷浓街,沐浴着满地菊香,放眼望去,视线便再也舍不得移开。难怪古典文学中有那么多关于菊的诗词歌赋,这种美如无数触须,紧紧牵绊着你,让人无法挣脱。
谈及古典文学与菊花,易安居士必然跃入脑海。在她笔下,菊花成为精神的寄托。在那因不堪相思之苦而顾影自怜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缠绵词句中,巧妙地将自己与菊花相比,呈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秋风中摇曳着的羸弱瘦菊,一边是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借菊花创设出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深刻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因战乱流离失所中,难消与丈夫的死别之痛,眼前黄花如昨,却已物是人非。于是,深悲剧痛中写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她孤独一人四处漂泊,怎不悲从中来?这如泣如诉、字字血、声声泪的词句传颂古今,感动无数人,“黄花”也因此名垂史册。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名著《红楼梦》中对菊花的细致描写。林黛玉在赞美菊花高洁品质的同时,通过《咏菊》《问菊》《菊梦》与菊花进行心灵交流。“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林黛玉的清高孤傲、多愁善感。在诉说寂寞的同时,重在抒发遁世情结,为塑造林黛玉自视甚高如菊花般孤标傲世的形象起到重要作用,菊花之功,不可磨灭。
在九月的蓝天下,
在淡巷浓街,
菊花,我是否该为你唱一曲赞美的歌儿?
遗世孤傲的你,
在淡巷浓街,
用香气缠绕我的灵魂。
然而,谁能洞穿你的灵魂?
在秋风的磨难中,你复苏、绽蕾,呈现生命的饱满之色。
当菊花绽放的时候,
阳光已深入你的内心。
在这个季节,
你撒下一路妩媚,
一路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