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24-10-01

“绣”出城市新生活

作者:杨孝天 时间:2024-10-01 阅读:223


 “绣”出城市新生活
——我市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杨孝天





我市不断强弱项、补短板,用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颜值气质“内外双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筋强骨壮。
 
升级市政基础设施
优化城市路网体系
 
 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城市发展才有底气。今年以来,我市以完善城市功能为切入点,持续升级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城市路网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吸附力、支撑力。
“新修好的胜利路交通桥和向前路交通桥让人眼前一亮,道路更宽敞了,路面更平整了,开车行驶经过这里心情很舒畅。咱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好。”市民李静涵切身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
李女士的幸福感源自今年我市胜利路交通桥和向前路交通桥相继投入使用,让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胜利路交通桥南北向跨越公主河规划河道,桥梁全宽24.5米,桥长及南北向引桥长150米,双向四车道,荷载55吨。该工程于2023年5月开始施工,2024年6月1日实现通车运行。向前路桥位于岭南大街与向前路交会处,桥梁全长67米,全宽30米,上跨岭西人工景观河道,今年6月16日,向前路桥实现通车、投入使用。该桥通车,使向前路铁南街至金融街段全线贯通,极大地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高出行效率,为城市未来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直以来,我市持续以“灯明、桥稳、水畅”为目标,积极开展市政基础设施维护升级工作。对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拉网式巡查,针对路面局部塌陷、破损、网裂、人行道破损等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美观的问题,实行错峰施工,“发现一处、修复一处”,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对城区内排水设施、河道、低洼地段等进行全面排查,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维护措施。采取分段实施、错时清淤、随挖随运等多种措施,安排专业人员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中的杂物,修复破损的井盖和雨水箅子,全面提升城区防汛排涝能力。
 
优化市容环境秩序
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市容环境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居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直接体现。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提高环境清洁精细化水平,加大市容环境秩序优化力度,让市民幸福指数“原地升级”。
环境清洁精细化水平提高。坚持对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开展湿扫、喷雾降尘作业;加大对垃圾收集容器的清洗和垃圾收集转运,不让垃圾“留宿过夜”。加大河道打捞保洁作业质量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及时整改。
市容环境秩序持续优化。对店外堆放、沿街摆放摊点等占道经营行为持续加大优化力度,城管执法局配合交警、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秩序)、破坏城市绿化等违法(章)行为“教育一批、整改一批、处罚一批”,确保环境整洁优美、文明有序。对市区各主次干道特别是示范街和示范区域内的饮食摊点、露天烧烤等进行集中整治,在公共设施配套上科学设置便民市场、非机动停车位等便民、利民、为民服务设施,重点对非机动车占用机动车道、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行人翻越护栏、行人不走人行横道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整治;全力做好三轮车排查整治;强化市区各学校、医院、商贸区、车站周边的环境综合治理……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个个坚守的身影,汇聚起市民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商小贩没了踪影,非机动车停放有序,临街店铺秩序井然,道路顺了、环境美了,出行更加方便……”居住在岭西七路附近的居民王宇航对城市环境整治赞不绝口。
 
办好惠民便民“小事”
服务群众更有温度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扎实办好惠民便民小事,亦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我市时刻紧盯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相继做好公园绿地开放、秋菜销售服务和铁北旧物市场搬迁工作,让管理有力度、服务有温度。
响铃公园一处绿地开放共享,市民赏绿又享绿。公园内开放共享草坪3万平方米、林下空间11万平方米,可供游人开展运动健身、搭建帐篷、拍照打卡等活动。公园内的5座水冲厕所都建有无障碍通道和残障人士专用洗手间,同时还配置了足够数量的分类垃圾箱,方便群众就近投放垃圾。公园定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电表箱、路灯等基础设施和各种娱乐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对松动、损坏的设施进行维修更换,确保各类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提升市民群众的游园体验。
 “这里绿化环境好,还有凉亭可以休息,既能赏景又能锻炼身体,特别方便。”习惯晨跑的赵淑珍说。得知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后,她几乎每天都和邻居来这里散步、健身。
秋菜虽小,却关乎百姓民生。又到一年秋菜的上市时,今年我市共设置秋菜销售点位12个,点位综合考量居民密集度、交通情况、场地面积等因素。在满足市民用菜需求的同时,采取分散多点位、少摊位办法,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部分销售点位还设置了服务便民亭,除了配备纯净水、工具箱等便民物资外,还在明显位置设置了经营范围、时间等,进一步为市民就近买秋菜、菜农就近卖秋菜提供便利;同时督导好“摊主”做好卫生清洁,减少环境污染。
“我们都很支持执法人员以及环卫工人的工作,自觉在‘线’内经营,每当快收摊的时候顺手就把卫生收拾干净了。干净的城市环境我们住着也舒心。”正在车上码菜的菜农李东海说。
同样,铁北旧物市场的搬迁也备受市民好评,不仅进一步规范了旧物市场秩序、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更为曾经选择在此卖货的市民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旧物市场一直被称作‘破烂市儿’,很多市民选择把家里一些闲置的物件在这售卖,也有不少做点儿小买卖的市民在这增加收入。市里面并没有切断我们营生,而是组织我们搬到天阳新农贸市场南侧的空地,我们很支持,地方大了、人也多了,我们非常高兴。”市民张超跃说。
城市精细化管理,不仅体现在百姓生活方方面面的新变化,更体现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拿出“绣花”功夫、从细小处出发、切实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落脚点,没有铺天盖地的标语和口号,有的是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
请选择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