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平桥诞生记
作者:公主岭市档案馆供稿 时间:2024-05-14 阅读:412
泰平桥诞生记

木质结构的泰平桥

横跨铁路连通南北的铁质结构的泰平桥,当地人称为“天桥”。(拍摄于1985年)

经过改建加固后的泰平桥中段,今用于旅客进站连接各站台的通道。(拍摄于2021年7月)
在今天的公主岭市迎宾路北端,过去曾建有一座横跨铁路连通南北的“天桥”,名叫泰平桥。追忆泰平桥的建设过程,可以揭开岭城华人运输业者及广大民众,与日本满铁公主岭火车站管理机构之间,争夺铁路货物进出站运输权和通行权的斗争史。
事情要从公主岭火车站开通时说起。由沙皇俄国修建的东清铁路南下支线,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八月破土动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通车。公主岭车站通车后,货物进出站台的运输业务,一直由公主岭街中国人成立的10余家运输业户承揽。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日本人正式接管了南满铁路。公主岭车站站长森恒治岐视中国人,对中国人运输业者无理刁难。
日本关东军对公主岭的军事管制撤销后,大批日本侨民涌入公主岭。他们看到车站货物运输是一块肥肉,便串通森恒治,企图接管车站货物运输业务。森恒治倾向日本人,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清宣统二年(1910年)一月九日,车站以书面形式,贴出布告,宣布禁止中国人运输业者到车站承揽运输业务。将车站运输业务,全部承包给由日本人成立的满铁运输组合。这个决定造成中国人经营的10余家运输业户全部停业。为此,中国运输业者向设在大连的满铁本社递交了《陈情书》,申述内容大意是:公主岭车站货物进出运输业务,一直以来就由中国运输业户承担,现在不让中国人承担运输业务是不合理的。公主岭车站站长森恒治有权管理站内业务,对站外事物无权干涉。满铁本社应撤销森恒治的决定。然而,满铁本社没有采纳陈情。森恒治有满铁本社做靠山,变本加厉,又推出更加严厉的限制措施。为了防止中国运输业者进站抢货运输,车站方面又修建了防护网。在西木下町(西七道街)至东木下町(东七道街)路北、铁路线南侧,建起高3米的围墙。不仅封死了车辆进出站台的通道,也把三井道口(位于今雄鹰路南端桥洞位置)封死,阻断了街中心铁路南北通道。其他铁路道口,距离街中心较远,通行不便。此举也引起街区当地中国人的不满。于是中国人运输业者和当地居民联合起来,第二次向满铁本社提出诉求,强烈要求:(1)拆除围墙,敞开铁路南北通道和货物站台;(2)向华人运输业者开放车辆运输业务;(3)公主岭是高梁、大豆的主要产区,周边伊通、梨树、磐石等县须到公主岭车站进出货物,公主岭站仅靠日本运输组合运输货物不能满足需要;(4)过去中国人运输业者同商家、大种地户签定了货物运输协议,他们不同意由日本运输组合接手运输业务,担心由日方经营自身利益受到损失。
满铁本社对第二次陈情仍然不予理睬,站长森恒治继续横行。华人运输业者和居民感到无望,于是转而向附属地日本侨民组建的公主岭实业协会求援。因车站封死了铁路南北通道,日本侨民也对公主岭车站方面的做法产生不满。于是实业协会便召开日本侨民代表大会,到会代表讨论了抵制森恒治站长的决议。经过表决,日本侨民有62票赞成,1票弃权。然后由实业协会派浜畸梅吉、福浦重吉带着决议,到满铁本社与运输课长富永忠进行交涉。但是满铁本社仍然支持森恒治站长的决定,没有采取相应措施。1910年1月21日,满铁实业协会会长蓑轮正英亲自与满铁总裁进行洽谈,也无效果。
此后,公主岭街中国民众反日情绪高涨,日本侨民也议论纷纷表达对车站方面的不满。满铁媒体对此事态进行了跟踪报导,同时向日本政府进行报告。
日本国会担心事态扩大,指定满铁本社派富永忠课长到公主岭同中国人运输业者代表和日本侨民代表进行协商,达成3条协议:1、车站货物运输有条件地向中国运输业者开放;2、架设横跨铁路南北通行的天桥;3、成立金融等相应机构,为运输业务汇兑提供方便。从而平息了公主岭街中国人和日本侨民的抗议情绪。1910年10月,横跨铁路的泰平桥竣工,投入使用。但该桥是敷衍民众的工程,桥身为木质结构,支脚架用的木料较细,脚架与脚架之间距离宽,承重力不够;木板桥面窄,木板簿,缝隙多;桥两侧栏杆用木杆制成,孔隙大,不坚固。竣工后,手推车不能通行,恐高者不敢走,民众反应强烈,称其为“愚民桥”“糊弄桥”。
该桥使用14年后,有的木脚朽化歪斜,有的桥面木板脱落,两侧护栏损坏严重,当地中国人和日本侨民强烈要求拆除重建。终于,重建的泰平桥于民国13年(1924年)建成通行,改建的泰平桥为铁脚、钢筋混凝土结构。此桥虽然为铁脚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因桥面窄,仍然不能通行车辆。
泰平桥建于日本占领公主岭时期。它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压迫欺凌中国民众的罪恶行径;也见证了中国民众同日本侵略者作坚决斗争的民族气节。
(公主岭市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