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31期
 
手机看报
儿时的八月节
新闻作者:王爽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时的八月节
◆王爽
当下,各种节日五花八门,差不多十天八天就遇到一个节日,尤其近年来又引进一些洋节,以致常常撞在同一日。回想儿时,乡下除了过大年,仅有端午和中秋两个节。上岁数的人把端午叫五月节,把中秋叫八月节。至于元宵节、中元节、重阳节什么的,人们都不当回事。单说那元宵吧,都没有见过是什么样的,更不知那东西什么味道。
可能与当地气候有关,我们这里很少看到麦田,也就很少吃到麦子磨成的白面。过八月节的前几天,生产队按各家人口数,收每人一斤小米,然后派大车去粮食所兑换白面,年终还要把差价给补上。面粉拉回到生产队的喂马站,各家用盆子袋子去领。有一年八月节,跟我同龄的张四领到白面后,没有把盆子里的面粉按实,刚走出喂马站屋子,就来了一股风,把他那面盆里的面粉吹跑了差不多一半,回到家还挨了母亲一顿训。
领到家的白面,还得留一些打袼褙、糊窗户、糊墙什么的,能吃到一顿白面伙食真是不容易。那时乡下人过节大都吃黄面。将黄米淘洗干净,晾在一头垫高的桌面上渗水,待干爽后到生产队的碾房里排号,因为这时家家都碾压黄面。那几天生产队里的毛驴子就辛苦了,套在碾子套里,戴着个蒙眼儿,一拉就是一天。
都说八月节吃月饼,但供销社的月饼要凭票购买。发给每家半斤月饼票,也没见到谁家去买,过节能吃到一顿放了几片肉的菜,就心满意足了。
生产队会在八月节的前两天杀一头肥猪。全屯子二百多口人,平均每人可以分到将近一斤的平价猪肉。那个年代没有饲料添加剂,一头大肥猪要养两年才能长到三百左右斤。分肉时,都希望分到有肥肉膘或带板油的肉,最不受欢迎的是后鞧和带排骨的。
那年八月节,生产队照例去粮食所换了面,又杀了一头大肥猪。社员们都在地里忙于秋收,只有保管员和一个屠夫在喂马站杀猪。各家去领猪肉的都是老人或孩子。我早早地去了喂马站,跟小伙伴们一边玩儿一边等着领猪肉。
分肉之前,保管员拿着一个板升子,里边装满了小纸条,喊我们过去抓阄儿。我挤过去拿到一张,打开一看竟是1号。这时有人对我说1号不好,那是离猪头最近的血脖,与中间的板油无缘了。我想换一张,但保管员不给换。我第一个领到了猪肉,就扫兴地端回家。奶奶见了,说:“这块肉挺好的,一点骨头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