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纱帐里,一辆辆玉米收割机奏响欢快音符,往来穿梭于田间,一穗穗“黄金棒”被陆续运往加工车间,收割、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衔接有序,鲜食玉米“金色产业”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走进范家屯镇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鲜食玉米种植基地,理事长王成熟练地掰下成熟的玉米,剥去外层苞叶,露出金黄饱满的籽粒。他说:“今年合作社种植鲜食玉米100公顷,比去年增加了40公顷,目前收获过半。通过这两年的种植,社员实现了增收。”
在合作社加工车间,生产线正开足马力将刚从地里收获的鲜食玉米剥皮、清洗、蒸煮、杀菌、打包,所有工序一气呵成。鲜食玉米的核心在于锁住那份刚摘下的清甜鲜嫩。从田间到车间,短短几小时内的锁鲜工艺,确保每一口鲜食玉米都带着刚采收时的水润与甘甜。
合作社负责人王敬然说:“今年鲜食玉米产量能达到350万穗左右,销售方面,在传统销售基础上,又拓展了很多南方超市及线下渠道,目前看,较去年同期的销售增长了40%以上。”
从丰收的颗粒归仓到加工销售,鲜食玉米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眼下,当地采收工作还在持续,这金灿灿的玉米,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满满的活力。
位于永发乡的吉林省麦秀年食品有限公司的农田里,鲜食玉米收获图景也在火热上演。
“种了一辈子地,就属现在最省心。与公司合作,种源优、管理好、卖粮也不愁销路。”说起“订单式”种植鲜食玉米,种植户陈伟分享起自己的感受,“我家的地全种了鲜食玉米,每年能增收1万多元。加上在公司务工,每月还有3500元工资,这日子越过越有劲头儿。”
走进麦秀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鲜食玉米加工流水线高效运转。行政经理曲辉向记者介绍:“今年500公顷的种植面积,让鲜食玉米产能突破2000万穗,采收季每天得招350名工人。”据了解,这些工人大多来自永发乡各村屯,采收季50天左右的工期里,日薪130~150元稳稳到手。从原料扒皮去苞叶,到清洗、真空包装、高温杀菌,标准化生产流程保障了鲜食玉米的品质,也让村民从“田间客”变成“车间工”,深度参与产业分工。
”春耕前,麦秀年公司与农户签订利益联结的产销订单,并按照“产前提供良种、产中技术指导、产后订单回收”的方式,将产前、产中、产后衔接起来,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
一纸订单联农带农,让鲜食玉米种植户吃下“定心丸”。“同样的土地,鲜食玉米的生长期短、市场价高,即使市场行情有波动,我们也会按照合同价收购。”曲辉说。
作为一家集绿色有机种植、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品牌销售于一体的鲜食玉米全产业链企业,麦秀年公司不断在产业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今年,公司签订的鲜食玉米订单种植面积达450公顷,将带动超百户村民增收。
随着订单农业模式不断成熟,实现从采摘到销售全链条无缝衔接。“鲜食玉米可以采收到10月中旬,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多渠道销售,市场反馈很好。”永发乡人大主席李德华说,这也是乡党委鼓励发展订单种植的主要原因。
从种子到株距、从种植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把控鲜食玉米质量,麦秀年公司通过“企业+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构建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从农业种植到生产加工,各环节积极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让鲜食玉米成为当地的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