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27期
 
手机看报
社区里的暖心事
新闻作者:马俊超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里的暖心事
 本报记者 马俊超

“老刘,又在掏下水井啊?这天儿热,歇会儿喝口水!”“齐大姐,这路你扫得真干净,看着就舒坦!”晨曦中,河南街道永盛社区粮食局家属楼居民刘百利和齐淑荣互相打着招呼。

粮食局家属楼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是典型的无物业老旧小区,管道老化、环境维护难,曾是居民的“心头病”。以前一到雨季,下水井就堵,污水漫得院里到处都是;冬天冰雪覆盖,老人小孩出门都得小心翼翼。

为彻底解决这一现象,永盛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号召大家“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刘百利率先响应:“我住这儿几十年,对小区有感情,这些活儿我熟,我来干!”自此,他的身影成了小区里的“移动风景线”。

 夏季,他带着铁锹、水桶等工具,逐个清掏下水井、维修小区破损公共设施。污水的异味刺鼻难闻,他就戴两层口罩,弓着腰一铲一铲往外清理淤泥和杂物,常常忙得浑身湿透;冬季,天还没亮,他已扛着扫帚、铁锹在小区扫雪除冰,从单元门到小区出口,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只要能让大家住着舒心,累点不算啥。”刘百利朴实的话语里满是担当。

刘百利的感召下,齐淑荣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主动接过了清扫院内卫生的担子,每天雷打不动地清扫路面、捡拾垃圾、清理杂物,把之前脏乱的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起初有人随手丢垃圾,她不恼不怒,默默捡起来,还笑着跟对方说:“咱院儿就像咱自家客厅,干净点住着多舒服。”

时间久了,居民们被她的坚持打动,不仅不再乱扔垃圾,还主动帮她一起清扫,连孩子们都知道“要把垃圾丢进齐奶奶的小推车”。

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如今,粮食局家属楼不仅环境整洁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老旧小区可以老,可以旧,但是不能脏乱差”,小区有事儿,居民们聚在一起商量着办,曾经的“老大难”小区,成了如今的“和谐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