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12期
 
手机看报
带着“生命通路”回家 市中心医院PICC导管守护结肠癌患者居家康复
新闻作者: 杨孝天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着“生命通路”回家
市中心医院PICC导管守护结肠癌患者居家康复

本报讯(记者 杨孝天)“这根小导管不仅陪我完成了6个疗程化疗,现在还能定期维护继续使用。”出院回家的崔某轻按左臂上近乎隐形的PICC敷料,向邻居展示这条特殊的“康复纽带”。作为结肠癌多发转移患者,她刚结束在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的全程化疗,带着依然通畅的PICC导管回归家庭生活,成为该科全周期导管管理项目的受益者。

回想起之前的治疗困境,崔某仍心有余悸:“当时手臂上的血管像枯树枝一样,护士扎针时手都在抖。”得益于超声引导下毫米级精准穿刺技术,直径仅1.6毫米的硅胶导管成功避开受损血管,在上腔静脉筑起化疗药物“安全通道”。肿瘤科护士长翻开崔某的电子维护档案,0次并发症的记录,印证着PICC技术的可靠性。

“带管出院不是终点,而是居家护理的新起点。”经治医生指着崔某的《PICC居家护理手册》解释。科室为出院患者配备智能提醒系统,能精准提示每周脉冲式封管、每月影像评估等关键节点。护理团队通过远程监测平台,能及时发现患者导管外露长度0.5厘米的异常变化,视频指导其完成应急处理,避免导管移位。

如今,崔某的PICC导管已安全留置,透明敷料下隐约可见的血管走向,记录着这段特殊的抗癌历程。“每次回院维护,护士都能从导管回流液里准确判断状况。”她轻触护理团队特别设计的导管固定衣,“现在买菜做饭都不耽误,这条‘看不见’的生命线让我活得更有尊严。”

夕阳下,崔某在家庭相册里添上新拍的全家福,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肿瘤科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带管生存”理念的普及,该科的PICC患者基本实现了医院治疗向居家养护的无缝衔接。对于抗癌患者而言,这条贯通医院与家庭的静脉通路,正成为延续生命希望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