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年
◆程振洋
人们常叹惜光阴浅,转眼又到年跟前。可能是年纪的使然,近年来每临近春节,小时候那遥远的拜年场景就浮现在眼前……
按现在的流行说法,我是60后。出生于东北大平原腹地的一个小乡村的世代农家。孩童时日子过得虽然艰苦,但到了过年,家家户户都把积攒的钱拿出来花,将养了一年的鸡鸭鹅和猪羊宰杀,放鞭炮礼花的喜庆中,丰盛的肴馔在年夜餐桌摆满。守完初夕夜,大年初一父母把我们早早叫醒。吃完早饭哥哥带我和弟弟就去给家族长辈拜年。给长辈祈福拜年,要从辈份最高的开始,那时我的老太爷还在,哥哥领我们来房门前,他先喊一声老太爷,等听到答应我们走进屋里,待老人坐好,哥哥喊道:老太爷,我们给您拜年,祝您洪福齐天!然后面对老人连磕三个头。哥哥起来我和弟弟学他的样子也向老太爷跪着叩头。给老太爷拜完年再拜我的爷爷奶奶、三爷三奶、老爷老奶(我二爷二奶那时已不在),跪拜完亲爷爷奶奶去几个叔伯爷爷奶奶家,然后是伯伯家和成家立业的叔叔们。那时没有压岁钱,给长辈磕完头站起时,这些长辈满脸笑容地把炒熟的花生瓜子和糖块装进我们的衣兜。我们在当地是个大家族,那时雪大路滑天冷,给长辈拜完年就得一上午,虽然受累挨冻,但看到长辈们高兴,这些我们都能克服。
拜年是年俗的重要活动,通过跪拜,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扎下宗亲的认同,了解家族的亲疏,知晓我们的生命源于一代代血脉的流淌传承,为我们从小养成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品行在心田播下良种。有些人对父母不敬不孝,究其缘故,一是没有良好的祖训家风,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缺失,三是自身品德不够。
五千年的泱泱华夏,“仁、义、礼、智、信”是社会安定发展的根基,“温、良、恭、俭、让”是做人的标准。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多么进步,不忘本不忘恩是永远高贵的人品。传承中华璀璨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每个公民最根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