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35期
 
手机看报
秦家屯镇: 金秋丰收有“道道”
新闻作者:杨孝天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家屯镇:
金秋丰收有“道道”

本报讯(记者 杨孝天)金秋十月,大地覆金,秦家屯镇秋收工作有序推进。在这场丰收图景中,机械化作业、科学选种与绿色耕作模式成为稳产增收的坚实保障。

机械化助力,秋收高效推进

太平山村村民崔亮站在田埂上注视着收割机稳步推进,所过之处一排排玉米被整齐收割、摘穗、剥皮、脱粒,同时秸秆粉碎还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崔亮脸上满是欣慰,他说:“今年这150亩玉米收成稳了。”

崔亮心里这份踏实离不开镇里的统一调度。当前,这种高效作业模式正在秦家屯镇各个村庄同步上演,成为推动秋收进度的关键力量。全镇已配备打包机89台(套),各类农机具协同作战,快速推进秋收进程。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周子凯介绍:“机械化作业不仅效率高,更重要的是能够一次性完成从收割到秸秆还田全流程,为接下来的秋整地打下良好基础。”

良种配良法,科学种植显成效

好收成源于选对种子。今年,在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统一推荐和各村积极组织下,“铁391”等铁系品种在全镇范围内广泛种植,其抗倒伏、耐密植、穗位整齐的特性,特别本地生长。城北村村民郭连山捧起金灿灿的玉米穗,仔细端详着密实饱满的籽粒:“‘铁391’这个品种确实出色,你看这籽粒排列整齐、色泽金黄,能卖上好价钱。”

良种还需良法配。郭连山已经连续8年实施深翻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这项在全镇推广的绿色种植技术,不仅增强了土地的蓄水保墒能力,更让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稳步提升。“现在化肥投入减少了,地力反而更足,每亩成本能省下70多块钱。”郭连山细数着保护性耕作带来的实惠,这也是该镇众多农户的共同体验。

科技融入生产,智慧农业落地生根

在城北村,“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种田的好帮手,全村20多台(套)农机具在秋收中大显身手,无人机植保作业覆盖耕、种、防、收各个环节,特别是北斗导航辅助的无人驾驶播种技术,实现了精准控制株距行距,让产量和质量得到双提升。该村负责人介绍,现代农业技术真正让种田变得更轻松、更高效——全村已基本实现“无人化播种”全覆盖,机械收割以每天900亩的收割速度推进,“预计一周内全村秋收可全部完成,所有粮食都有稳定的粮商收购,完全不愁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