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记者 张雁喧)金秋时节,百年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割机在广袤的沃野田畴上轰鸣作业,金灿灿的玉米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农户的晾晒场上。这片由合作社托管土地上的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只是怀德镇3.3万公顷秋粮抢收大战中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镇已完成1.5万公顷收割,收割率达48%。
“以前种地累断腰,现在躺平都高产!从种到收全是机器干,咱就等着看热闹、收粮食!”合作社成员老王蹲在田埂上,看着收割机“吃”掉一排排玉米秸秆,黄澄澄的玉米一个劲儿往车上涌,笑得合不拢嘴。
农户们能这么安心秋收,多亏了合作社的“科技大招”,家里60多台“新农具”,收割机、无人机、翻地机啥都有;玉米种植方面也有科学方法,采用40×80厘米的宽窄行种植方式,通风又透光,产量打从根上就提上来了。
田间管理更是“精准投喂”,6月底,无人机带着先正达扬彩、绿满利和巴斯夫碧护等农药飞一圈,给玉米防病“加餐”;7月底再补一轮,加上磷钾、氯化胆碱和噻虫嗪,虫病全防住;8月中旬,每亩地撒上10斤尿素,给玉米补充“最后冲刺”的力气。一套流程下来,玉米穗子比往年大一圈,产量肉眼可见地涨!
光有科技还不够,“托管+流转”的模式,更让农户尝到了两份“甜头”,地里增产,兜里还能多挣钱。合作社负责人石剑算了笔明白账:2025年,合作社流转了140公顷地,还托管了380公顷,总共500多公顷地,服务200多户农户,直接解放了近400个劳动力。
“这些解放出来的人,出去打工、干零活,每户一年至少多挣3万块!”石剑说,合作社的机械化服务,按市场价的8折收费,再加上科学管理,农户每公顷地能多收2000斤到3000斤粮食,折算成钱就是2000多元纯利润。“产量高、花钱少,还能额外赚外快,谁都乐意把地交给我们管。”
农户们放心把地交出去,也离不开镇上的“硬核保障”。为了让秋收又快又稳,镇上免费发放2万多条反光贴,早早就给农机“穿上安全衣”,让农民晚上作业更安全;农机技术科还组织两支农机队,216台收割机、638辆拖拉机随时待命,开通了跨村作业的“绿色通道”,农机走哪都顺畅。
“我们就一个规矩,哪块地熟了就先收哪块,低洼地怕下雨,优先抢收!就是要跟老天爷抢时间,让粮食早点儿进仓。”副镇长李小甫说。有了农机队和“绿色通道”,全镇秋收速度快多了,预计10月25号前,所有秋粮都能收完。
从靠科技种好粮,到托管模式省心力,再到镇上保驾护航,怀德镇的秋收地里,不仅晒着沉甸甸的粮食,更晒着“科技帮农民、服务惠农民”的新光景。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越来越远,农户们的粮囤子满了,兜里的钱也多了,“粮食多收了,打工还赚了”,两份喜悦揣在怀里,今年的秋收,过得踏实又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