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30期
 
手机看报
淬青春之火 长实干之才 ——三校学子公主岭夏日社会实践纪实 本报记者 杨孝天
新闻作者: 杨孝天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淬青春之火  长实干之才
——三校学子公主岭夏日社会实践纪实
本报记者 杨孝天

当青春与乡土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个夏天,团市委精心组织、积极协助 36名来自东北电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的青年学子,奔赴我市部分街道社区、展馆企业,开展了一场接地气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淬炼青春、增长才干。

“孩子在外打工,打电话回家是不是有时‘听不懂’?”“出门在外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不是偶有对方不明白你的意思?”……在环岭街道火炬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东北电力大学“青春筑梦,语润基层”实践团的同学们,以一场活泼生动的“方言转普通话”宣讲会,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他们不仅设计情景剧还原日常沟通场景,还发放自制“常用普通话对照手册”和爱心物资。村民李彩兰笑着说:“这些孩子真贴心,我以后跟在河南住的小孙子视频也能多说几句‘标准话’了。”在岭南社区,同学们深入了解“一老一小”服务、便民办事流程等基层治理实践,聆听社区干部梳理红色文化脉络。“我们不只是来看,更是来学。”范芮岐说,“基层工作的细致与温度,让我们对服务基层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山东科技大学“绘梦千村,执笔新篇”实践团先后走进市文化馆、图书馆,开展非遗调研与文化志愿服务。在文化馆,同学们采访剪纸、草编非遗传承人,亲手体验传统技艺的制作流程;图书馆内,他们仔细分类报刊、整理图书、引导读者,让安静的知识空间更井然有序。“整理图书看似简单,却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它让我体会到文化传播背后那些默默无闻的付出。”同学们纷纷感慨。

“大学图书馆有多大?”“手机怎么用更安全?”……在东三街道兴盛社区儿童托管班,东北林业大学“岭上禾青”实践团的同学们围绕绿色阅读、电子产品使用、大学生活等主题,为孩子们带来一系列轻松有趣的互动课程。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了解如何安全使用手机、大学校园的丰富多彩,以及在阅读中探索更广阔的世界;从托管班课堂走出,同学们又踏入了“认养一头牛”(长春)食品有限公司,参观现代化屠宰车间及肉制品生产车间,在这不仅看到了科技智能与数字化赋能的全链条生产过程,还亲身感受到“中国玉米之乡”公主岭正通过科技赋能与产业链融合,稳健地走向更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原来现代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科技、数据、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李忠晨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