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怀德县专业演出团体
古装评剧《十五贯》海报
怀德县吉剧团会演获奖载誉归来合影
怀德县吉剧团参加全省会演合影
1949年4月10日,怀德县文工团成立,地点在怀德镇东街天主教堂内,有演职员30余人。同年7月,文工团全体人员被分配到各区人民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同年9月,怀德县文工团第二次筹建,1950年初在公主岭正式成立,有演职员40人。1952年春,文工团撤销,全体人员被分配到县各企事业单位。1960年6月,怀德县文工团第三次组建,有演职员20余人。9月,再进行调整,年末并入怀德县地方戏剧团。1970年,怀德县文工团(初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第四次组建,有演职员50余人,最多时达70余人,载誉全省,轰动塞外。该团1978年末撤销。
1948年,民间艺人张文焕、陆润泽、刘忠等组建了民间职业蹦蹦团体(后称二人转队),主要演员有10余人。1956年5月,二人转队调整为公主岭市地方戏剧团,下设两个演出队,有演职员38人,自负盈亏。1958年,变为国营。当年8月,在范家屯成立了怀德县地方戏队,有演职员20余人。1960年初,公主岭市地方戏剧团并入怀德县地方戏队,改称怀德县地方戏剧团,下设3个演出队,有演职员60余人。1960年末,文工团并入,改称怀德县民间艺术团,下设曲艺队。1961年撤销曲艺队后,又称怀德县地方戏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全团解体。1979年1月,成立二人转队,归吉剧团领导。
1916年,河北梆子艺人张子森在公主岭组建“德盛和”京、梆班社,有演职员40余人。1934年后,改为评、京、梆戏班,直至1938年。1946年重设评剧班。1956年,怀德县成立评剧团,有演职员50余人。1959年元旦,评剧团改为国营。1962年,全团精简,怀德县戏曲学校小科班替代了评剧团。1966年全团解体,人员下放。1979年1月,怀德县评剧团恢复。1984年,全团并入怀德县吉剧团。
1979年1月9日,怀德县吉剧团成立,编制60人。建团后一直认真贯彻“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成绩显著。曾排演吉剧经典剧目《桃李梅》,移植吕剧《姊妹易嫁》。自1979年至1984年,曾连续5次获得吉林省剧团上山下乡演出二等奖、1次一等奖。
公主岭市演出团体素有紧跟政治形势,传播正能量,排演现代戏的传统。
“文革”前,怀德县文工团先后排演的现代戏有:话剧《焦裕禄》,戴春芳饰焦裕禄;评剧《夺印》,戴春芳饰何文进;评剧《女飞行员》,戴春芳饰师政委;评剧《南海长城》,戴春芳饰欧英才,郑桂芳饰阿罗。演出均获得极大成功。
1967年7月,怀德县戏曲学校小科班排演现代京剧《红灯记》,集体导演,张洪杰饰李玉和,戴春芳饰鸠山,郑桂芳饰李奶奶,郝秀仁饰李铁梅。1968年秋,怀德县政治部文工团排演现代京剧《海港》,集体导演,张洪杰饰高志扬,戴春芳饰马洪亮,赵丹枫饰方海珍。1972年冬,怀德县工代会宣传队排演现代京剧《沙家浜》,集体导演,李泽田饰郭建光,李凤芝饰阿庆嫂,郎淑华饰沙奶奶,郝来喜饰刁德一。演出均获得极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