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23期
 
手机看报
祖孙三代的同一个梦想 ◆王 爽
新闻作者:王 爽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祖孙三代的同一个梦想
◆王 爽
儿时,父亲带我到村口看的第一部电影,是《南征北战》;在自家收音机里听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敌后武工队》;上学时第一次音乐考试,我唱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课文里我还知道了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雷锋……很多军人的故事。
在此中耳濡目染,军人的威武形象便在我幼小的心灵扎下根,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我开始编织一个绿色梦,长大了去当兵,成为一名军人。
20世纪60年代末,我们当地村委会调整班子时,缺一个民兵连长,就把几个表现不错的年轻人都报了上去。当人武部的任命下来时,人们纷纷首肯。父亲说:“这孩子走南闯北见过世面,更主要是他当过兵,在部队入了党。组织上的安排是有道理的。” 
有一天,民兵连长来我家取“拥军鞋”。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党员,在当地群众中有威望,乡亲们做好的“拥军鞋”,统一交到母亲手里验收,再由民兵组织上交送往部队。当时已临近中午,父母留下民兵连长在家吃午饭。饭桌上,父亲和民兵连长聊到军人的话题。我第一次听到部队里的故事,觉得十分新奇。当他讲到大阅兵的情景时,父亲也听得如醉如痴,不知什么时候竟把筷子都放下了,忘了是在吃饭。民兵连长说:“那天下午,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我所在的部队分列在长安街两侧,负责警卫工作。当毛主席的检阅车驶过来时,毛主席向同志们挥手致意,战友们以笔挺的站姿行注目礼。接下来,一支支整齐的方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前……见到那个场面,又有谁不会心情振奋。”
这时父亲拿起筷子,叹息道:“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年轻时没遇到当兵的机会。”
后来我发现,在父亲的朋友里,像民兵连长这样当过兵的人还有很多。父亲还借用一个退伍兵的军装,拍过一张纪念照呢。
那位民兵连长所描述的大阅兵情景,如电影镜头,常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为此我更加渴望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
在我16岁那年暑期,接到广州军区男篮王教练的电报,通知我速到沈阳军区某部招待所,与正在那里开体育工作会议的他见面,目的是测试一下我从事篮球运动的基础条件。当时我身高1米93,想到部队里打篮球,便给各大军区的体工队写自荐信,这也是以特长去参军的好机会。
接站的战士把我带到招待所,让我先休息一下,说王教练要在晚饭后才有时间见我。我躺在招待所的床上,没有丝毫困意。这时,窗外传来队列训练的声音,于是我走出去,站在墙角欣赏队列训练的情景。我们当地没有驻军,平日里很少见到穿军装的。来到这里,眼前是清一色的军人。
晚上,在运动场旁的灯光球场,王教练对我的基础条件逐一进行了测试。最后告诉我,回家后等消息。
结果一直没有等来消息,这个当兵的机会也就擦肩而过了。
在我高中临毕业时,赶上县里招考中小学教师。榜上有名的我便早早地参加了工作,从此也就与当兵无缘了。
教师有寒暑假,我的业余爱好是读文学书籍,写一些诗歌散文什么的,偶尔也有小文在本地报刊发表,渐渐在文化圈里有了小名气。接着就有机关单位向我抛出橄榄枝,有意调我过去,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县人武部。当时县人武部恰好移交到地方,不涉及军籍问题, 28岁的我顺利地穿上军装,成了半个军人。
几年后,县人武部重新收归军队编制,我也随之华丽转身,成为一名现役军官。当时,已从军20年的表哥在部队任团政治处主任,军衔为少校,而我入伍就是正营职科长,军衔也是少校。接着又被送往某军校,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回来后被任命为县人武部副部长。
光阴荏苒,十几年转瞬即逝。那年我送儿子到北京上大学。按报到时间提前了一天,便在火车站附近找个招待所住下。
我问儿子:“第一次来北京,时间充裕,你想去逛逛哪里呢?”
他说:“明天早晨去天安门广场,看一看升旗仪式吧。”
我说:“好啊,从这里去天安门广场挺近的。”
他想了想,又说:“爷爷曾经对我讲,他年轻时想当兵,但那个年代初中毕业了就给分配工作,苦于没有当兵的机会。”
我说:“我也是没来得及考大学就参加工作了。没想到30多岁时,机会又来了。”
他说:“等我大学毕业后,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到军队里锻炼一下。”
我高兴地说:“那好啊,我代表全家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