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 璐
铁艺技艺,这门曾镌刻着生活印记的古老手艺,正以艺术之名在非遗传承人手中重焕光彩,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王占锋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属铁艺制作技艺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我从事铁艺工作已经20多年了。这个行业并不像其他行业那样光鲜亮丽,它需要勤劳、耐心和创造力。”王占锋说。小时候,每当王占锋有新的玩具,他会特别好奇,总是迫不及待地将其拆开,不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还要看看究竟是什么原理,然后再重新组装起来,不组装好都不吃饭。“那时候父辈就是从事金属加工行业,每当看到闪亮的金属外壳,我就能感受到一股神奇的吸引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在一家铁皮玩具厂打工,制作铁皮模型。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铁艺制作的技术和工艺。”
早年间,铁艺技艺主要用于制作农具等生产生活器具,通过师徒间手口相传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延续传承。当工业制造代替手工制作后,铁艺技艺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用功能,逐渐融入了艺术元素,从家族、师徒间传承转向社会公开传承。工匠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冰冷的铁材料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花鸟鱼虫、人物风景,无不栩栩如生。每一件铁艺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2009年,王占锋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独立设计、制作并销售铁艺作品,包括影视道具、盔甲模型、盾牌模型、汽车模型、摩托车模型、飞机模型等多种类型,销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私人订制的方式为主,可用作旅游商品、主题场景或公园设计、艺术奢侈礼品和展会商品等。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和团队成员用极致耐心精工细作出的结晶,其造型设计独特新颖,产品质量精益求精,以其独特性占有市场份额,深受客户的青睐和好评。近年来,其工作室先后为长影集团、耐克、万国手表等公司定制纪念品。“铁艺作品所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具有坚固性和耐受性,可以保证我的作品在岁月的洗礼下依旧保持完好,承载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回忆。”王占锋说。
铁艺作品是集文史知识储备和工匠手艺结合的跨界产品,每件作品需要几个到几百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独特的弧度都需经过几十上百次的锤打,从制作技艺到作品本身展现的细节,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金属铁艺制作技艺,不仅是对金属的雕琢,更是对历史的传承。我将继续努力,用我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精美的铁艺作品。”王占锋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