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鑫璐)近年来,环岭街道靠山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棚膜经济打造成村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既充实了群众的“菜篮子”,又丰盈了村民的“钱袋子”。
“发展棚膜经济,资金是头一道坎儿。”种植大户郑伟全指着自家的冷棚说,“建一公顷冷棚成本就得6万元左右,暖棚更是要10万元上下,这对咱普通农户来说,压力不小。但好在村里宣传动员做得扎实,村干部挨家挨户耐心讲解棚室建设的补贴政策,还主动帮大家筛查符合标准的棚室。正是在村里的引导和帮助下,我们才敢放开手脚干。”靠着特色种植,农产品附加值上去了,大家的收入也眼见着涨了起来。“靠山村的棚膜经济,带动了脱贫户分红累计22.7万元,提供了40多个家门口的岗位,看着越来越多乡亲加入进来,心里特别高兴。”街道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班兆博说。
农产品的销售,关乎农户的切身利益。该村通过新媒体平台,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大力推广草莓、葡萄、香瓜等农产品,制作精美的图文、生动的视频,详细介绍农产品的特色与优势,使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断提高。同时,街道与农业农村局食品质量安全部门紧密合作,定期对大棚农产品进行严格抽检,从土壤、水源到种植过程、成品检测,全链条把控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此外,街道还将目光放得更远,计划在棚室达到一定规模后,开展地域性蔬果品牌建设工作,从品牌定位、形象设计到市场推广,进行全方位规划,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该村将棚膜经济与第三产业融合形成“采摘经济”,展现出无限潜力。每到草莓、葡萄成熟季,靠山村采摘园便热闹非凡,游客们穿梭在大棚间,亲手采摘新鲜果实,感受田园风光与农事乐趣。采摘园不仅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新选择,丰富岭城人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也为农户开辟增收渠道。农户们除了售卖农产品,还能通过收取门票、提供餐饮服务等增加收入。据统计,采摘季期间,采摘园日均接待游客可达上百人,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
如今,靠山村棚膜园区共有棚室600余栋,其中温室70余栋,冷棚530余栋。园区采用科学化管理与精细化种植模式,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户合理施肥、精准控温、科学防治病虫害。在先进技术支持下,草莓、葡萄等特色水果亩产均超过5000斤,园区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同时,棚膜经济的繁荣为当地村民创造100余个稳定就业岗位,涵盖种植、采摘、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