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桑树台镇广袤的农田间,“80后”农场主俞婷婷正用科技力量改写传统农耕模式。作为大莹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她运营的3.1万平方米蔬菜大棚和10余台现代化农机,不仅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带动周边56户家庭实现增收,其中6户贫困家庭彻底脱贫。
这位自幼熟悉黑土地的农家女儿,2018年作出重要决定——放弃城市发展机会返乡创业。通过系统参与吉林省高素质农民培训,她将大垄双行栽培、蔬菜密植等技术创新应用于大棚种植。经过科学管理的温室里,黄瓜藤蔓整齐排列,豆角植株间距精准,温度湿度由智能设备实时调控,传统菜棚升级为高效生产的农业基地。
随着种植业务稳定,俞婷婷开始延伸服务链条。她购置的旋耕机、播种机等农机设备,在春耕期间为周边百余公顷土地提供专业服务。机械化作业使耕作效率提升30%,农户告别了“全家出动”的传统劳作模式。“往年春耕要忙活大半个月,现在三天就能完成整地播种。”受益农户孙世海如是说。
在扶贫帮困方面,俞婷婷建立起独特的帮扶机制。她为6户贫困家庭提供大棚管理岗位,通过“一对一”技术指导确保其稳定收入。农闲时段组织50余名村民参与育苗、采摘等工序,既解决劳动力闲置问题,又传授现代农业技能。针对留守群体,定期开展的种植培训和生活关怀,架起了务工人员与家乡的情感纽带。
如今的大莹农场已成为区域现代农业示范点,其发展模式呈现三重效应:智能种植提升土地产出,农机共享降低生产成本,就业帮扶实现利益共享。面对未来发展,俞婷婷计划引入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手机终端实时管理作物生长。正如她所说:“要让科技真正扎根土地,带着乡亲们走稳共富路。”
从普通农妇到致富带头人,俞婷婷的转型印证着新时代农民的核心价值——既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又葆有造福乡梓的情怀。她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当科技创新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黑土地便能焕发持久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