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公主岭市互联网信息中心
总第2514期
 
手机看报
文化公主岭
新闻作者:宣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公主岭

 

  怀德问心碑

 

 

  怀德《问心碑》碑亭

 

 

  公主岭市怀德镇政府后院有一碑亭,亭内立有古石碑三座,其中《问心碑》最为显眼。这座石碑是清光绪四年(1878 年),怀德县署衙落成后,由首任知县张云祥在大堂正前方影壁处所立。碑文曰:问心 (光绪三年改设县署)  问心无愧,古人所难,余何敢以此自命,盖因数十年来遇事则返心自问,颇有所得,兹值堂成,铭以自勉。

  西蜀锦官城张云祥撰书

  《问心碑》碑额正面上首刻有“克勤克俭”,背面上首刻有“谨守清廉”。

  阴面碑文曰:

  “改修县署新建捕署监狱一切工程原领银伍仟陆百两合中钱□□□仟陆百吊因工料浩繁领不敷用铺商书役见而乐捐开列于□。

  赏换花翎在任候补知府昌图府理事同知管怀德县事张云祥捐廉银□□□整合中钱叁仟伍百吊

  本街公议会  捐中钱叁仟叁百柒拾贰吊陆百捌拾贰□

  黑林镇        捐中钱壹仟叁百贰拾捌吊

  朝阳坡        捐中钱陆百陆拾肆吊

  杨家大城    捐中钱肆百柒拾肆吊

  六房           捐中钱壹仟捌百贰拾肆吊捌百文

  快班           捐中钱叁百肆拾贰吊

  壮班           捐中钱陆百捌拾肆吊

  共出工料合中钱叁萬壹仟柒百捌拾玖吊肆百捌拾贰文”

  因年代久远,碑身下沿部分剥落,碑文下部共缺少8个字。经研究换算得知,光绪四年一两白银折中钱三吊半。完整碑文应为:

  “改修县署新建捕署监狱一切工程原领银伍仟陆百两合中钱壹萬玖仟陆百吊。因工料浩繁领不敷用,铺商书役见而乐捐,开列于后。

  赏换花翎在任候补知府昌图府理事同知管怀德县事张云祥捐廉银一仟两整合中钱叁仟伍百吊

  本街公议会 捐中钱叁仟叁百柒拾贰吊陆百捌拾贰文

  黑林镇       捐中钱壹仟叁百贰拾捌吊

  朝阳坡       捐中钱陆百陆拾肆吊

  杨家大城   捐中钱肆百柒拾肆吊

  六房       捐中钱壹仟捌百贰拾肆吊捌百文

  快班       捐中钱叁百肆拾贰吊

  壮班       捐中钱陆百捌拾肆吊

  共出工料合中钱叁萬壹仟柒百捌拾玖吊肆百捌拾贰文”

  张云祥,字集亭,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据《安东县志》载:“张云祥四川华阳人,军功。光绪二年二月任。见名宦。”“张云祥,四川华阳人。光绪元年,聿委开办安东,耐劳勤干,宽而不苛。二年置县,首莅斯位。时边境初开,民气不靖,争讼者络绎,公立为解决,案无留滞,民心帖服。三年秋去任,石刻‘问心’二字,立于青龙山下(在八道沟门),以示无愧,且以教民自反云。”

  据《丹东市志》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作为候补知县的张云祥曾与知府恒泰一起,在丹东安子山(今安民山)设局开办土地升科和纳税等事项。

  光绪二年(1876年)东边地开禁,正月二十四日,朝廷准奏安东设县,张云祥以军功保举,首任知县。

  光绪三年(1877年)怀德设县,张云祥任知县。关于何时离任现有两种说法。一为光绪十年离任说,依据是现存怀德县文庙学署碑后所刻:光绪十年五月管怀德县事张云祥捐廉葺修。光绪十年七月吉日立。并据此推论张氏怀德任期八年;二为光绪八年离任说,所依《怀德县志》载:光绪三年任,光绪八年调出。任期6年。

  据《怀仁(今辽宁恒仁)县志》载:张云祥光绪八年(1882年)正月接任怀仁知县,八年9月离任。

  另据《金州志》载:1843年宁海县升为金州厅后,设海防同知。张云祥于光绪十年(1884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任金州厅海防同知(从五品)。

  张氏之后履历不详,待考。

  馆藏《怀德县乡土志》记称:张公“首膺斯任,诸制皆擘尽焉,廉以持已民,诚以待人,不移言兴革,而民阴受福。”“行政简而不扰,上不应酬,下无需索,民众无不称颂之。”光绪八年(1882 年) 夏,“新任之牌已悬示矣,属民闻知,赴省吁留,虽经驳饬,而上宪仍默顺于情,未行撤任。是年十二月十八日,委查事件,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回任。十一年二月初八,始行交卸,公在任七年,士庶乐业,民教相安。”

 

 

  
偏脸城古城址

 

 

 

 

  双城堡偏脸城古城址位置图

 

 

 

 

 

  偏脸城出土金代大瓮

 

 

  偏脸城古城址位于双城堡镇偏脸城村,东南距双城堡镇区5华里,北距石发高屯3华里,西南距后欧家屯4华里,城址四周地势平坦。

  此城面向西南,周长1400米,近正方形,东墙长350米、西墙长340米、南墙长340米、北墙长349米。基宽11米--14米,顶宽2米左右,高2米有余。城门有二,南北对立,门道宽6米,不见瓮城。城墙系用黑、黄二色土夯筑而成,夯层12~18厘米不等。在城址的四角,都筑有角楼,角楼台基呈圆形,上部直径6米、高4米。另外,城址的东西墙各有马面三个,马面间距81米,南北墙各有马面两个,相距160米。马面呈半圆形,突出于城垣,径长5米、宽11米。

  城内地表散布着较丰富的陶片、瓷片、布纹瓦和青砖残片,尤以西北部更为集中。陶片为细泥灰陶,器物的口沿翻卷程度较大,鼓腹平底,底上有轮制形成的旋圈痕。纹饰繁多,主要有篦纹、压印纹、附加堆纹。有的器物附加堆纹饰两道。瓷器为白釉瓷,器底外部挂釉不到底,从所见瓷片的形制特征看器型一般较小。

  城址内还有一种缸胎罐,黑色釉,釉面十分光亮。口沿外侈,无颈,竖桥耳链接口沿和肩部。

  20世纪90年代初,该古城中曾出土一件完整的黑釉鼓腹小口大瓮,现保存在市博物馆。

  偏脸城古城和黄花城古城同处一乡,现双城堡镇名称由此得来。此城的建筑年代当与黄花城古城相近,同为辽、金时期。

 

 

 

 

  

怀德文庙

 

 

 

 

  怀德文庙全景

 

  清光绪五年(1879年),怀德县建学宫设儒学衙门,建文庙。 文庙建在当时的县城八家子(今怀德镇)东南门外,坐北朝南。

  它是公主岭市境内唯一的一座孔庙。此庙周长300余米,占地面积约1800余平方米,周匝垣墙,前筑照壁,布局十分严整。庙由前门、棂星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等主体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东西廊庑以对称格局分列两厢。照壁高约4米,着红漆,上书“文武官员,至此下马”8个楷书汉字。前门属牌楼式,木制结构,檐下施如意斗拱,雕有纹饰,门前筑有五级石阶。左右便门各1间,东回礼门,西旦仪门。头门3间,门内左右,缭以砖墙。前门向后建有状元桥和津池。桥为石拱桥,长约10米,青石垒砌,雕栏玲珑。县署规定,非及第者,不得登桥。津池状如弯月,向北而弧,池水清澈见底,荷花满池,每临春夏之际,景色十分宜人。状元桥前树碑3通,一为建修文庙碑,一为孔子功德碑,另一已不详。状元桥向后10余米为棂星门。属牌楼式,形制、结构基本同于前门。门以内东西厅各3间。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门,是从明代扩修孔庙开始的,明以后各地孔庙均袭之。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用之意。大成殿位于棂星门后,属单檐硬山式建筑,门阔3间,进深1间,砖木结构,青瓦蔽顶,殿顶四角飞檐,脊上两个龙头形大吻,遥遥相对。檐下枋木彩绘人物花鸟,房屋建筑,桥梁车马,日月云气等图案。大殿廊深1米,两根红漆明柱,上绘金色盘龙。大成殿后为案圣祠,两开间,亦属单檐硬山式建筑。其内供奉孔子五代祖先牌位。

  文庙落成后,清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为其题额,书曰:“斯文在兹”。这是封建皇帝第一次为怀德县题写匾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即位之后,又题横额,书曰:“中和位育”。这两块御笔横额悬挂在大成殿内正中。

  大成殿内孔子之牌供于正位,上有“大成至圣孔子先师”8字,黑书蓝地。两侧为四配,即颜回、曾参、孔伋、孟柯及十二哲,即子骞、仲弓、子贡、子路、子夏、有若、冉耕、宰予、冉求、子游、子张、朱熹牌位。大殿东西两庑供孔门弟子及儒家历代先贤牌位。

  每年农历三月和八月的丁日,在此举行祭礼,名曰“祭”。农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日,也在此举行祭孔仪式,祭品是黑牛、白马、猪、羊等四牲。祭孔仪式由县署主持,知县及县署官员及当地士绅名流参加。

  文庙历经沧桑,几经修葺,又几经兵燹,至解放前夕,已墙颓殿倾。1949年彻底毁掉后,文庙遗物大多遗失,两代皇帝的御笔横额也不知去向。文庙旧址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碑,辟为烈士陵园。

 

 

  

秦家屯古城

 

 

 

 

  秦家屯古城遗址一角

 

 

  秦家屯古城是辽代信州治所,是吉林省内规模宏大、出土文物丰富的辽代古城之一,坐落于今公主岭市秦家屯镇东南约500米处。

  秦家屯古城是辽朝所建,为辽朝东京道信州彰圣军治所。古城远近地势平坦,水草丰茂。东辽河、卡伦河、二道河子、小二道河子、三道岗河、兴隆河流经该片区域,并有大片大片的沼泽地。古往今来,此处都是天赐的农牧膏腴之地。且南距古城5.5公里,东辽河东岸有戥子街村(古称邓子村),村西东辽河岸边地势平坦开阔,河面开阔,水势平缓,可泊大型渡船,为漕渡、漕运的优良天然渡口。又是中原地区通往东京道龙州(黄龙府)、益州、威州、潮州等地的必经之地。

  因此,秦家屯古城位于在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地方。于是,开泰七年辽圣宗耶律隆绪于此处筑城,置州,以所俘汉民实之,叫信州。金灭辽后,金朝继承了辽朝在东北的版图,地方设路、府、州、县。“上京路下属……信州……信州彰信军剌史,辽开泰七年取诸路汉民置,金因之”。金朝此处仍称“信州”。信州城大体呈长方形。东墙长1028米,西墙长1007米,南墙长672米,北墙长673米,全城垣总计周长为3380米,占地约70公顷。北墙垂直高度为6.3米,东西南三面高约7米。城垣顶宽1~1.5米,基宽16.6米。城墙由凝固黄土、黄褐土和淤泥灰土夯筑。凝固黄土坚硬,多在墙之下部,高约2米。2米以上为凝固黄土和黄褐土间杂使用。有的地方则纯为黄褐土。黄褐土多在墙之中部和上部,取自于城外四周土地之中。凝固黄土和黄褐土衔接处,有炭灰、石英颗粒以及被火烧而完全炭化的谷物等。淤泥灰土是取自河泥,经日晒风化而成,多附于城墙外壁。城墙四面各开一门,宽6~10米不等。门外都设有瓮城。东、西瓮城门口都向南开,南、北瓮城门口都向东开。

  东西瓮城北侧的墙均向南转折,其长度分别为55米和66米。南、北瓮城的西墙均向东转折,其长度分别为53米和52米。东瓮城位于东墙北段,北距东北角楼360米。南瓮城位于南墙西段,西距西南角楼294米。西瓮城位于西墙北段,北距西北角楼394米。北瓮城位于北墙东段,东距东北角楼310米。在西城门和西瓮城门口之间的门道上,铺有长方形青砖。西城门口内壁还用砖砌拱门洞。正对瓮城门口,都筑有一座稍微高出墙顶的马面。马面到瓮城门的距离均不相等。东马面距东城门74米,西马面距西城门64米,南马面距南城门20米,北马面距北城门32米。马面向外突出城垣的部分呈半圆形,北马面和东马面的半径都是7米,西马面半径是5米。马面高出城垣部分,东、北马面直径均为12米,南马面为15米,西马面较小,仅8米。城的四角都有角楼建筑,西北角楼格外高大、险要,最大直径12米,垂直高度为8米。

  城内在南门到北门之间,修有一条大道,大道两旁从南到北为房舍建筑;在南北大道北距北门口约500多米,正与西门相对的地方,在大道两侧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约150米的范围内修建有成片的房舍;城内西南城角处,北距西城墙约40米处也建有一小片房舍。城外,北城墙外西端,西北角城东北方向约180米的地方,建有圆形土台一座,直径26米,其上的建筑物长方形砖修建,其顶用板瓦和筒瓦苫盖,土台西部有一块花岗岩柱础,边长90米的正方形,厚30厘米。西瓮城西北,方向145°,距西瓮城门口约210米亦建有一座土台,直径21米,建筑物亦用长方形砖修筑,红色、青灰色板瓦和筒瓦覆其顶,土台北部有花岗岩长方形石条一块,长1.1米,宽0.8米,厚0.4米。北门东侧有古洞一处,深不可测,伸向哪里,无人知晓,洞口修庙一座,称大仙堂,香火不断。东门北侧亦有小庙一处,亦称大仙堂。传城内有白色狐狸一对。

  城垣外面还掘有护地河,每一面的护城河分为三道。由里及外第一道护城河宽14米,第二道护城河宽9米,第一道和第二道护城河之间有一条7米宽的土脊,第三道护城河宽11米,第二道和第三道护城河之间也有一条土脊,宽11米。总之,信州城(新集城)城墙、城门、角楼、马面、护城河、房舍建筑、道路一应俱全,固若金汤。

  岁月无情,雄伟的辽金信州治所秦家屯古城已成为历史。护城河已经干涸,夷为平地,仅个别处留有残痕,鳞次栉比的房屋已变成了一道道土脊;高大坚固的城墙已成断垣残壁。城内土地已改造成良田千亩,年可产优质粮谷1000多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秦家屯古城出土过丰富的遗物,有铁箭头、铁刀、铁甲片;牛、马四肢骨,猪牙骨;大缸装的铜钱,散落各处的铜钱;还有铜洗、铜铸壶、佛教铜造像、石磨;辽三彩小碗、双鱼瓷碗、瓷盘、素面瓷盘、瓷碟、影青暗花小碗;陶朴满、陶盆;骨牌、象牙筷子;青灰色砖瓦、红烧土、木炭灰、炭灰、铁矿渣、白瓷片……。目睹如此丰富的出土遗物,辽金时代信州农夫工匠,挥汗如雨;商贾荷担,奔行于途;贵妇阔少,行令嬉戏;击柝声声,刀光马鸣;善男信女,念佛诵经……一幕幕浮荡于前,一声声萦绕于耳……

  秦家屯古城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