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雁喧)在习近平总书记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我市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毛城子镇作为基层发展的前沿阵地,如何将讲话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又怎样凭借实干精神,在产业、农业、乡村建设等多领域实现突破?日前,我们走进毛城子镇,对党委书记杨立峰进行访谈,探寻发展秘诀。
记者:杨书记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发全市上下热烈反响。作为基层一线的“奋斗者”,毛城子镇如何推动这一重要精神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杨立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为吉林振兴锚定方向,更为基层实践提供根本遵循。毛城子镇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近一段时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以“三个维度”构建学习贯彻体系:一是以“高位统筹”强化政治引领。镇党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逐字逐句研读讲话原文,力求精准把握精神实质。充分依托乡镇党校平台,分层分类组织机关干部、村“两委”成员开展专题轮训,推动理论学习“全覆盖、深扎根”。二是以“一线宣讲”凝聚思想共识。党委和政府班子成员带头下沉到各自包保的村,通过“三会一课”等方式,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解读群众关心关切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理论宣讲真正“沾泥土、带露珠”,使群众愿意听、听得懂。三是以“学用结合”推动成果转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找准学习与工作的结合点,将学习成效融入全镇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在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基层治理上,借鉴相关理念创新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实效。
记者:目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全面取得新突破的关键期,毛城子镇如何以实干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
杨立峰:毛城子镇紧紧围绕产业、乡村、安全等核心领域,真抓实干,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聚焦产业升级,筑牢发展根基。利用毛城子镇独特的红色、烧酒、民俗文化资源,积极申报全省“毛城子红高粱烧酒文化特色小镇”,全力推动毛城子酒厂项目年内投产达效,推广酿酒高粱订单农业,实现白酒产业与村集体经济“双提升”。同时,整合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推进“老念想民俗村”三期建设,构建“红色教育+非遗研学+民俗民宿+田园休闲”的立体文旅矩阵,促进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带动旅游经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转型。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牢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大力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向科技型农业转型。邀请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选种、合理施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生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道路交通、桥梁、通信等“急难愁盼”问题,为乡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美丽村屯”行动,重点研究解决畜禽粪污利用难题,加强对畜禽养殖的管理,推广科学处理畜禽粪污的方法。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乡风,营造整洁、舒适、文明的乡村环境。坚守安全底线,护航经济发展。将安全生产视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针对重点防范内容、行业、场所和人群,开展全面、深入的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定期对街道商户、学校等公共场所以及孤寡家庭等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无死角,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