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艳梅
无论有雨还是无雨,清明就绽放在杏花村里。伴随着牧童的一声短笛,冰封了许久的土地愈加温润多情,渐渐的,就会一笔笔描画出湖光山色、柳绿桃红、叶底黄鹂一两声。一如人们心中的期待和憧憬。
那壶乡野的酒,暂且搁置了千秋大业的负重,在料峭的春风里,徐徐斟满了简陋的粗瓷碗,几分浓烈、几分淡泊、还有几分勘破人间生死的兴味萧然,一滴滴入喉醒脑,灌溉着久违的诗情,文人墨客的笔端从此蓬勃兴盛,于是,平平仄仄纵横浩荡,醉倒了豆蔻的青春,绵延千古的唐风宋雨,还有无数个绮丽的月夜星空。
这是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清明,这一天,国人们慎终追远,扫墓祭祖,让敬畏和向往无限沸腾。这是诗词里婉约豪放的清明:白居易“独绕回廊,遥听弦管”,孟浩然“空堂坐忆,酌茗代醉”,晏殊认定了“梨花落后,才是清明”。字字绝唱,流传给后人听。这是属于我辈乙巳年的清明,一年之计在于春,蛰伏了一冬的梦想,就在杏花村的酒香里默默苏醒,拥抱一场盛大的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