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锋
人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看淡了荣华富贵,不在乎人情冷暖,却突然在内心深处涌动起对童年的回忆!
我的老家在范家屯镇金城村,老辈人还愿意叫她五家子,整个村落由一条几乎笔直的村路串联在一起,她横穿范怀路与范大路,遥遥相望与范家屯镇并行。范家屯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五家子村比范家屯镇还早。
说是当时闯关东的祖辈们,挑着挑子走到这里,见到眼前肥沃的黑土地上形成一道“凤凰岭”,东西延伸,正好适合建立屯子居住。两面略有坡地,雨水大了可以顺坡而下到前后一千米左右东西自然形成的河沟里,不受水灾!
这里是广袤的黑土平原,自然形成多个池塘,几乎每个自然屯都有一两个三四百平,或者更大面积的水面。遇到干旱年景,可以用池塘里的水浇地,保证灾年粮食不减产。
就是这样的风水宝地,一代代的繁衍生息着勤劳的人们。他们憨实可爱,在这里演绎着人间美丽的佳话。
我就出生在70年代的这里,虽然没有名胜古迹,虽然没有传奇的历史,但是她的水土和粮食却养育了我这个东北汉子茁壮成长。
我在这里居住了二十多年,娶妻生女,开创了自己事业的开端。后来,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离开了这里,来到了范家屯镇打拼。没想到,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我也从弱冠之年磨砺成驰疆的老马。
偶有回去,每年都见到故乡突飞猛进的改变!从前,我在村委会工作时没能完善的村路已经达到了最高的标准,泥洼土路也被市里作为重点改造的项目,修得完美。一排排的太阳能路灯展现了新时代新农村的风景!从前,只有城里人享受的自来水,在这里也早就普及到了每一个家庭。互联网更是每户人家必不可少的现代化生活方式。
这里已经不再是我记忆里那个垃圾随地、雨天泥泞陷车东西头只有两家小卖店的老家了。
国家政策的有力落实,让这个百年村落变得与城市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很多家庭都在城里买了楼房,冬天去城里享福,春天回到村里开垦田园,耕地播种。把现代化的农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甚是精彩!
看着乡亲父老如此的滋润,我也开始憧憬起我的未来,等再过些年,退休了,我就回到这久别的故乡:养点鸡鸭鹅狗,侍弄一分田园,约上三五好友饮茶谈古,享没有功名利禄、只有惬意的悠闲……怎么想都是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