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首先第一个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汽车配套产业是我市六大产业之一,面对智改数转的新机遇,作为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专班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将围绕哪些方面努力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呢?
方勇:工信局将充分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全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轻量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天海电子10万套汽车电线束扩建项目、来金汽车与数字化焊接车间项目,向新领域和智能化项目方向发展。同时,深入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向农机特种车辆和农机装备制造方向发展,推进富锋公司同吉林省农机研究院展开合作,共同研制玉米秸秆复混还田耕作技术配套装备,持续推进科研成果落地投产,通过多种举措不断推动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加速形成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记者:第二个问题,做足做活“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文章,我市农产品以及食品加工产业可以说具有先天优势,接下来将如何谋划转型升级,把优势产业做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方勇:要立足我市的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积极推动仟客莱年产12万吨的高端反刍料项目投产,另外谋划推进双昊汽车玉米淀粉多元醇项目(它是通过淀粉向下游产业链条延伸)。二是优化产业链布局,促进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重点推动认养一头牛公司的肉牛屠宰和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制品增产增效。三是支持鲜食玉米企业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研发生产高端系列产品,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积极推动率鲜达鲜食玉米加工项目竣工投产。
记者:2024年我市GDP超过500亿元,实现历史性突破。为了接续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际,要如何谋划继续上交一份高质量发展答卷呢?
方勇:为了持续提升GDP,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一是强化帮扶服务,深化“万人助万企”机制,压实领导干部包保责任,定期跟踪调度问题解决问题,为全市重点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二是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强化入规入统工作,为实体经济增添活力,突出政策引领释放产能,完善入规入统培育库。积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另外要建立“专班+网格”双轨机制,靶向宣传贯彻省市稳增长政策,推进重点工业、商贸企业抓住政策东风积极释放产能。三是推动消费品购新补贴活动,促进市场消费。探索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针对限上大型商场和超市,鼓励开设网上商城,拓宽销售渠道,力争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企业自主策划并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与国家2025年的政策补贴、省补贴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消费增长,加速释放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