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 品鉴 推广 高产
我市举办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
本报讯(记者 李佳瞳)近日,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圃(公主岭)开展以“保护种质资源多样性 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科普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技术交流发展。
“我们推出了多个树种的多个品种,包括‘寒香’‘吉玉’梨等体系,这些品种体系根据不同的熟期、质地和用途,经过多年选育,培育成果树新品种。”
开放日当天,通过展板介绍果树资源研究历史、代表人物、优异果树资源(苹果、梨、李杏、山楂、小浆果等)及其利用情况,全方位展示寒地果树种质资源保护的奋斗历程及科研成果。现场参观和果实品鉴环节,果树资源专家还与参观人员互动交流,进一步讲解寒地果树种质资源类型、特点及资源保护的重要战略意义等。
据悉,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地处我市,占地约50公顷,设有果树资源、仁果育种、核果育种等研究室,主要开展抗寒果树资源、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1987年,经农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果树种质公主岭寒地果树圃”;2021年被确立为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2022年被确立为国家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更名为“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圃(公主岭)”。
近年来,积极研究葡萄无核化栽培、苹果高纺锤矮化密植栽培、梨矮化密植栽培等技术,率先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培育出“苹香”“寒红”“寒香”等12个新品种,达到寒地梨育种世界领先水平。其中“寒红”“寒香”等品种在吉林、辽宁、内蒙古与河北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为促进果树早产丰产、产出高品质果实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