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俊超)近期的连续降雨给农作物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连日来,市农业农村局抽调农技专家60人(次)分12组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户做好雨后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全力保障粮食丰产丰收。
“强降雨过后田间湿度大,易产生病害,应及时用药控制病害流行;对积水超过50厘米地块,采取及时中耕、补追化肥、喷施叶面肥等措施,促进作物有效生长。”在桑树台镇,农技专家仔细察看农作物长势,结合农作物和天气特点给出了指导意见,有效增强农户的防灾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筑起一道保产护农的“安全堤”。
面对此次汛情,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采取开沟排水、增施叶面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对积水、内涝地块要及时开沟排水,清除内涝、减轻渍害,及时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作物生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人张文忠说,“雨水过后,肥料流失较多,要及时追施速效氮磷钾肥料,叶面喷施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对于排水不畅、根系积水地块,可在叶面喷施水溶肥料,以补充营养,促进根系生长。”
专家提醒,随着天气转晴,大田玉米容易发生病虫害,要突出抓好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大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白斑病“三虫五病”防控。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可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等杀虫剂,抓住低龄幼虫窗口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防治大小斑病、锈病、灰斑病,可在发病初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氟环唑、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唑醚·氟环唑等杀菌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喷施1次,若病害发生在玉米灌浆中后期,可酌情减少用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增派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密切关注玉米病虫害发生态势,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努力将病虫害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确保秋粮高产丰收!”张文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