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修建空军公主岭机场保卫工作报告
1934年,日本关东军为了实现长期占领东北的目的,在公主岭建立了空军机场。1945年日本撤离时,机场建筑物被拆,设施遭毁,成为一片废墟。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对中国东北构成军事威胁。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修复公主岭机场,以利战时启用。同年9月19日,空军司令部和中共吉林省委主要领导人齐聚中共怀德县委会议室,协商公主岭机场修建事宜。会议决定工程施工由空军负责;民工调集由中共吉林省委负责;工程保障由中共怀德县委负责。
在一片废墟上修建机场,比异地新建机场工程量更大。中共吉林省委根据工程需要,指令长春、舒兰、蛟河、磐石、柳河、怀德等20个市县,各派出一个民工大队,共2500余人、100余台马车参加施工。中共怀德县委根据保障任务的需要,抽调413名驻军干部、战士和公安干警,设立民工队管理组等7个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以确保修建工程的顺利进行。
1950年9月25日,各市县民工大队全部进入修建工地。9月27日,修建工程开工。民工队管理组随即深入到民工队住宿地,调查登记民工大队及中队领导人状况、民工人数、住宿地点、施工区段、仓库位置等情况。他们还在民工大队建立保卫组,重点县由4人组成,一般县由3人组成。各县民工大队保卫组成员每天都同各中队党支部委员一起,随同民工到工地参加施工,利用中午、晚饭及休息时间,了解掌握各中队一天发生的治安问题。
民工队住宿地分散,用火较多,民工队管理组加强了防火工作。督促民工特别是烧火做饭人员注意防火。落实防火措施,针对民工吸烟人员多、随地吸烟、易于发生火灾的问题,各民工中队都在民工住宿地外挖了土沟,让民工到沟内吸烟,禁止在屋内吸烟。派出消防队员20人,专项防火检查,重点检查民工吸烟、厨灶用火、烟囱出火等。施工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火灾。
建筑施工用水量大,修建工程开工前,自来水管理组即对公主岭城区水源地进行调查,组织技师对设备、管道进行检查维修。施工供水开始后,怀德县公安局抽调县公安队干部、战士20人护房(泵房)、护线(输水管线),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运输物资车辆川流不息,交通管理严而有序。修建机场不仅有各县马车一百余台,还有军用汽车数十台,每天需往工地运送大量建筑材料,因此,通往长春、四平、伊通、二十家子等地街路车辆增多,交通拥挤。交通管理组对施工车辆通行的路段,进行了清理,使街路畅通无阻。他们还深入各县民工大队和参与施工的军队,对马车夫、汽车司机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并制定《交通管理规定》,在第一期《修建快报》上刊登。中共怀德县委将怀德县交通队编制增至40人,做到市区各路口均有交警执勤,指挥交通。逐步扭转了行车混乱的局面,在此期间没有发生重伤、死亡等重大交通事故。
修建机场期间,有苏联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还时有空军司令部、中共吉林省委派人到工地检查工作。怀德县方面,认真做好警卫工作,配备随员警卫、现场警卫、住地警卫等,保证了专家人员的安全。
1950年11月上旬,空军公主岭机场修建工程竣工,经检查验收,工程达标,交付空军使用。
(公主岭市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