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德镇做好秸秆“离田+还田”全量化利用
“秸”尽所能 物尽其用
本报讯(记者 朱栋泽)连日来,怀德镇秸秆打包离田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轰隆作响的秸秆打包机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机械高速运转,一捆捆断面整齐、弧度均匀的秸秆包从机器里“吐”出来,整齐有序地堆列在田中。
“在整个作业期间,高峰期的时候,地里机械能达到200余台,日处理量最高能达到1500公顷。”怀德镇秸秆离田工作负责人吴海池表示,“去年秋收后雨雪下得比较早,秸秆的打包离田一直没利索。春节过后,我们就立即发动人员,组织机械,抢抓有利时机,全面开展剩余秸秆的离田工作。目前,整体进度已完成了90%以上,确保农民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为加快秸秆打包离田进度,该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市委部署,大力倡导循环农业,积极推动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取得积极成效,秸秆离田利用率和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逐步向全量化利用迈进,真正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吴海池说:“怀德镇玉米种植面积3万公顷,农作物秸秆资源较为丰富,秸秆主要采取的是‘离田+还田’相结合的方式。一部分秸秆粉碎打包,用作饲草,推动秸秆饲料化;一部分推广深翻还田技术,秋收过后便组织机械进行深翻,推进秸秆肥料化应用;一部分不断完善收储运体系,联系发电厂和供热公司回收利用,推动秸秆能源化。”
怀德热力公司经理卢经鑫说:“我们总共供应面积是60万平方米,每个作业季大概消耗的秸秆数量在3.5万吨左右,合计15万包至16万包之间。在天冷的时候,每天的消耗量大概在1200包到1400包之间。现在,根据天气转暖,每天的消耗量也在900包以上。”
为提高对秸秆全量化利用的重视程度,该镇着力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微信群、横幅标语等方式,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大力宣传秸秆全量化利用的各种益处,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如今,秸秆打捆回收利用被辖区内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接受,实现了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