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后面是一个小市场,蔬菜水果、各种小吃,最喜欢看那煮在沸水中的或黄或白的玉米,甜香的味道总是引我驻足。
我们这里习惯把玉米叫苞米,浓浓的饱含着乡土气息的名字,叫起来总是那样的亲切。小时候,菜园里种的是一种白苞米,不甜也不黏,但也比大田里的黄苞米好吃,这是年年都要留种子的。我从苞米出红缨就开始期盼,奶奶告诉我:“苞米出红缨18天就可以吃了!”于是就开始计数,记着记着也就忘了,因为我还忙着玩儿呢!苞米、茄子、土豆,烀上满满的一大锅,妈妈往“呼呼”冒烟的灶坑里加柴火,我从氤氲的热气里寻找妈妈那张泪水混合着汗水的脸。我问妈妈:“妈,什么时候好饭啊?”妈妈从灶坑里拿出一根用了许多年的黑色的大苞米签子,拽下糊巴巴的烧苞米,垫上青绿的苞米叶递给我,还叮嘱着我:“别烫手!”我就找树荫下自顾着吃去了,一穗苞米吃完,我变成了大黑猫的脸,总能引来哥哥姐姐的嘲笑,他们是嫉妒我的“特权”。秋天扒苞米的时候,可能会找到还很嫩的小苞米,这些偷懒没有成熟的小家伙,烧起来味道也不错。毕竟“物以稀为贵”,没有白苞米,黄苞米也就很好吃了。人就是这样,没有可以选择的时候,不好的也就成了好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粘苞米和甜苞米,这新培育出来的品种,吃起味道不知好了多少倍呢!曾经,家里有一个小菜园,老公不太会侍候蔬菜,茄子长得很小,豆角长得很少,苞米倒是长得很好。看来,苞米还是相对少了很多挑剔,属于脾气很好的一种植物了!烀苞米、辣椒酱、煮鸡蛋,吃起来那叫一个香!吃不了的苞米,就把粒子冻在冰箱里,煮饭的时候放上一些,一餐都是苞米的香味,在素雪飘飞的冬天,还有苞米吃,不能不说是幸福的享受!松仁玉米,是一种有点奢侈的吃法,大葱、胡萝卜、松仁、玉米,满满的一大盘,色香味俱全,我这样一说,你是不是已经垂涎欲滴了呢?同样的玉米,不同的吃法;同样的生活,不同的活法。年过不惑,看懂了很多,也看淡了很多!
卖了农村的房子,搬到楼上,最割舍不下的还是苞米的味道。市场上买苞米很方便,烀苞米、烤苞米,却似乎都少了一些曾经最熟悉的感觉。妈妈也搬进城里了,她从早市买来最便宜的苞米,自己舍不得都吃,给我选出最好的留下。这比我自己买的好吃,原来我喜欢的不只是苞米的味道,更是亲情的味道,这才是世上最珍贵的味道!俗话说“七十岁有个家,八十岁有个妈”,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总是他们心里的牵挂!
路过市场,儿子说:“妈妈,买点玉米回家吃吧!”“十元钱四个”“十元钱七个”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我们蹲在摊位前选了一方便袋的苞米。其实,儿子是吃不出苞米真正的味道的,这是他的遗憾,也是我的遗憾!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梦:绿意勃勃的小院里,我在厨房往灶坑里添柴禾,锅里煮着刚掰下来的玉米,腾起的热气中散发着熟悉的味道!儿子蹲在我旁边,讲着他在陌生城市里打拼的故事……